1948年12月,傅作义的王牌部队104军被解放军包围,军长安春山拔出手枪做出自杀的样子,副军长王法子说:“何必来这一套,要么当俘虏,要么逃走。”
傅作义是个山西人,1895年出生在荣河一个不算穷的家里。小时候脑子活,1910年进了太原陆军小学,后来又考上了保定军校,成绩还拔尖。毕业后他回山西投靠阎锡山,从小军官干起,一步步靠本事爬上来。抗战时,他在绥远打鬼子,打得有声有色,名气大了,成了民族英雄。抗战结束后,他跟着国民党干,内战时被派到华北当大头目,手底下有不少部队,104军就是他的王牌之一。这支部队装备好、兵员足,算是傅作义手里的一张硬牌。
104军的军长安春山是个硬汉,军校出身,带兵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他对傅作义忠心耿耿,作战风格猛,打起仗来不含糊。副军长王法子跟他不一样,脑子更灵活,办事讲实际,俩人搭档多年,配合得还行,但也常有分歧。104军在华北战场上一直挺能打,可到了1948年底,风向变了,解放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国民党这边节节败退。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打,解放军在华北摆开阵势,把傅作义的部队切割得七零八落。104军接到命令,去救被困在新保安的35军。这35军也是傅作义的精锐,可惜已经被解放军围死了。104军赶到怀来附近,没能靠近新保安,自己反倒掉进了包围圈。解放军这边兵力占优,战术也灵活,104军被堵得死死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那时候战场形势已经很清楚了,国民党在华北的防线摇摇欲坠。傅作义想靠104军撕开缺口,把35军捞出来,可解放军早有准备,根本不给机会。104军被困住后,补给线断了,士气也开始往下掉。安春山作为军长,压力山大,他知道这支部队要是完了,傅作义在华北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被围之后,安春山在指挥部里急得团团转。他是个死脑筋的人,觉得部队要是保不住,对不起傅作义的信任。眼看突围没戏,援兵也没影,他就动了极端的心思,掏出手枪想自杀。这不是他怂,而是那时候不少国民党军官觉得打输了没脸活下去,死了还能留个“忠烈”的名声。
王法子这时候站出来了。他跟安春山不一样,没那么多包袱,看问题很实际。他见安春山要寻死,直接扔了句:“何必来这一套,要么当俘虏,要么逃走。”这话听着糙,但句句在理。战场上不是讲情面的时候,活下来才有翻盘的机会,死了一了百了,啥都剩不下。王法子不是劝他投降,也不是逼他突围,就是把现实摆在眼前,让他自己掂量。
安春山冷静下来后,决定赌一把,带着104军突围。这是个硬碰硬的选择,部队趁夜行动,想从解放军的包围网里杀出去。可惜,解放军早把路封死了,火力又猛,104军压根冲不出去。打了几小时,伤亡一大片,队伍彻底散了。安春山最后被俘,手下人死的死、跑的跑,104军算是彻底完了。
王法子运气好点,带着一小撮人趁乱跑了出去,后来辗转去了台湾。这次突围失败不光葬送了104军,也让新保安的35军没了指望。35军那边撑到12月22日,城破后军长郭景云自杀,部队全没了。两支王牌部队一前一后垮掉,傅作义在华北的底气基本被抽空了。
104军和35军接连完蛋,傅作义坐在北平的指挥部里,盯着地图发呆。他不是没想过死守,可手里的牌越来越少,解放军已经把北平、天津围得跟铁桶似的。打下去没胜算,耗下去也没资源,他最后选了条不一样的路——跟解放军谈和。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带着部队归顺了新中国,后来还参与了国家建设,算是给自己找了个新出路。
安春山被俘后也没啥意外结局,随傅作义一块投了新中国,之后就退出了军界。王法子跑去台湾,继续跟着国民党混,俩人从此各走各路。104军的覆灭和新保安失守,直接把国民党在华北的局面砸了个稀巴烂,平津战役的胜利也顺势铺开了。
执手踏青
郭景云牛啊,一个人把傅作义两个军都给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