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毛主席乘车去西柏坡,路过一个村庄时,发现路边茅草上躺着一个八九岁

蜀山史道道 2025-04-02 15:03:48

1948年5月,毛主席乘车去西柏坡,路过一个村庄时,发现路边茅草上躺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女孩子双眼紧闭,不断流鼻血,毛主席大喊:“停车”!

1948年的一个清晨,毛主席正乘车前往西柏坡,一路风尘仆仆,谁知途经一个小村庄时,车队不得不停下脚步,原来,一个年仅八九岁的小女孩躺在路边奄奄一息,鲜血直流。

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毛主席二话不说,立即下车查看情况,作为最高统帅,他本可坐视不理,但他没有,身为领导干部,他也可嘘唏连连,却也没有,这位在战火纷飞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出了何等人性化英明的决策。

毛主席敏捷跃下车厢,大步流星走到一个农妇和她怀中的孩子身边,他蹲下身子,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小手和额头,满怀关切地问:"孩子怎么了?"孩子的母亲泪流满面,声音哽咽:"病啦!孩子病得很重。"

毛主席听后眉头紧锁,追问:"病了多久了?怎么会到这里来?"三四天了,一开始还好,后来越来越重,"那妇女擦了擦眼泪,声音发颤,"我打算带她去找个医生,可她突然就这样了,我害怕来不及了,"说着又放声大哭起来。

毛主席的眼眶顿时湿润了,他回过头来,望向随行人员:"谁是医生?快来给孩子诊治!"朱仲丽医生赶紧跑到毛主席身边,掏出听诊器为孩子仔细检查起来,她量了体温,了解了病情经过。

"有救吗?"毛主席焦急地问,"还有救,"朱医生说,"那就一定要救活她!"毛主席开口就是一声令下,字字铿锵有力,毛主席脸色一沉,盘尼西林就快拿来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只得拿出那支宝贵的抗生素注射液,她先是注射盘尼西林,又连续注射了两支其他药物,那时候抗生素实在是太稀缺了,注射后不久,奇迹般地,孩子的眼皮开始有了动静。

孩子母亲这才如梦初醒,呆呆地睁大双眼,热泪盈盈而下,她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哭流涕:"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做,原因很简单,就是毛主席的为人,一心一意只为人民,即便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也毫不犹豫地拿出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用于挽救小女孩的生命。

身为统帅大权在握,他本可破例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他没有这样做,看来,对毛主席而言,人民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这份对人民的不忘根本,实在令人敬佩。

毛主席亲手缔造了这一切,可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相反,进入北平后的他,不仅坚持俭朴生活,更对伤害生命的行为严词斥责。

有一次,看到警卫员们打死了几只麻雀,毛主席勃然大怒,要求所有人不许再如此,直言"它们也是生命么,麻雀也是有生命的么!它们活得高高兴兴的,你们就忍心把它们都打死了?招你们了惹你们了?"。

你看,尽管陷入残酷战争多年,毛主席依旧怀有一颗仁慈博爱的心,对生命的存在怀着由衷的敬畏之情。

或许,正是这份丰富的人格内核,成就了毛主席这位伟人的非凡形象,一方面,他具有坚韧不拔的革命勇气和无比睿智的领导才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开创了国家的新纪元。

另一方面,他却又拥有宽厚善良的人格品德,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生命的关爱之心,如此精神丰富而内涵深邃,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敬重和爱戴。

毛主席一生的种种事迹,都彰显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才能永载青史,成为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丰碑。

我们只是平凡人,也许很难完全理解毛主席内心的高尚品质。但是,从这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中,我们仍可以窥见这位伟人灵魂的光芒,所以,让我们永远不要遗忘西柏坡精神,牢牢铭记毛主席对人民的那份真挚之爱,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吧!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