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国专家不觉得惭愧么?一个英国人花费十多年的时间,费尽心思查阅各种记载和资料,写了一部《南海的历史与主权》,非常公平的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南海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的领土,而我国的专家却没有这个心力,他们在干嘛?这引起了网友的疑问…… 2017年夏天,一本名为《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的著作悄然出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名叫安东尼·卡蒂的英国学者。他花费了十余年时间,跑遍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档案馆,查阅了大量从19世纪末以来有关南海诸岛所有权问题的档案,最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证明: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中国。 这段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那一年,安东尼教授在香港任教,此时南海问题的争端正在加剧。暑假期间,他回到英国,每天泡在英国国家档案馆中,查找有关南沙群岛的归属问题。随后的十余年间,他辗转多国,钻研档案材料,像一位侦探一样追寻历史的真相。 然而,在讲述安东尼教授的南海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回溯他的学术之路。安东尼·卡蒂1948年出生在爱尔兰,从出生那天起就具有双重国籍——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来自北爱尔兰。虽然父母都是普通人,没上过大学,但受益于当时英国的免费教育体制,安东尼顺利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 1968年6月,20岁的安东尼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原本对美国怀有崇拜之情的他,听闻美国出兵越南的消息后,内心深受震撼。越战的残酷让他迷惘不已。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偶然读到了一本名为《从雅尔塔到越南:冷战中的美国外资政策》的著作,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位档案历史学家的作品让安东尼明白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只有通过研究档案,"钻到国家的肚子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此,档案研究成为安东尼最重要的学术工具。 大学毕业后,安东尼先去伦敦完成硕士学位,随后同时收到了剑桥和日内瓦的博士录取通知。面对选择,他没有被名气所吸引,而是选择了能给予他更大学术自由度的剑桥大学。在剑桥求学期间,他得到一个重要启示:不能相信表面的任何东西,必须深入挖掘内部结构,而研究档案正是摆脱表面印象的有效方法。 多年后,当安东尼教授将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南海问题上时,他在英美法外交部的档案中发现了惊人的事实:这些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反复讨论过南沙群岛的问题,并得出一致结论——这些岛屿都是中国的,菲律宾对南海岛屿没有主权主张。 更令人震惊的是,1956年美国国务院的公开档案中明确记载:美国鼓励菲律宾人提出主权主张,因为这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这一发现,揭示了南海争端背后的真相,也证明了历史事实不能被掩盖。 安东尼·卡蒂教授对中国和美国有着深刻的观察。通过多年研究,他得出结论:中国从来没有殖民的黑历史,相比西方国家,中国更务实、不说教,没有优越感,也不傲慢。而美国则被他形容为一根"搅屎棍",喜欢到处乱扔炸弹,干涉他国内政。 在发展模式上,安东尼教授指出了两国的显著差异。美国因为总统大选,发展目标和眼光往往局限于2-4年,无法长远规划。相比之下,中国能制定更长期的发展蓝图。他认为,今天的美国处于紊乱和失衡状态,而中国虽有些不够多元,但总体安全有序,金融体系不被跨国银行掌控。不过,他也警示中国的危险来自内部,只要避免这一点,中国就能持续稳定发展。 然而,在教育领域,安东尼教授却对中国表达了担忧。早在2017年,他就对中国学习国际法的学生感到"难过"。当时,一位德国学者刚出版了一本探讨国际贸易法和投资法交汇问题的著作。安东尼教授发现,中国学习国际法的大学生无一人对此书中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反思,而是将书中内容照单全收。 "对于这类研究意识形态方面的专业,这样的照单全收,太可怕了。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哪去了?"安东尼教授忧心忡忡地表示。 这种现象引发了他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思考。他注意到,中国前十二年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看,分数论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优质生源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具有合理性。问题在于,到了大学阶段,这些被选拔出来的优质人才是否能有更合适的培养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而不是仍旧重复前十二年的学习路径,成为答题机、复印机。 安东尼教授自己的求学经历颇具代表性。他选择剑桥大学读博不是因为名气,而是因为这里能让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拥有更大的学术自由。这与许多人功利性选择学校的动机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外国教授能对中国的南海主权问题研究得如此透彻,花费十余年时间埋首资料、书海,为论证一个问题穷经皓首。而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自己的专家学者在做什么?有谁能像安东尼教授这样,为一个学术问题倾注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
1985年,英国皇家海军质问撒切尔夫人,你为啥把整个香港交给中国? 撒切尔夫
【7评论】【39点赞】
用户14xxx51
因为我们要去打工挣钱,没有钱吃饭了。
在水一方
所以砖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