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一万二的手术费,26岁程序员竟然选择将9毫米的肾结石给尿出来。 上海的一间

熹然说历史 2025-04-02 19:21:42

为省一万二的手术费,26岁程序员竟然选择将9毫米的肾结石给尿出来。 上海的一间出租屋内,26岁的程序员小孙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带刺的小东西用镊子夹起,放进了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这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石,而是他刚刚排出的一块9毫米肾结石——一块让他痛苦了一个多月,却也让他节省了12000元手术费的"特殊礼物"。 "我打算把它裱起来,放在桌子上,提醒自己平时一定要多喝水。"小孙看着这块结石,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和自豪。 那是在2024年10月20日那个深夜,原本安睡中的小孙突然被一阵剧烈的腰痛惊醒。那种痛不是普通的酸痛,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让人冷汗直冒的剧痛。在朋友的陪伴下,他连夜赶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给出了诊断:双肾结石,左肾的结石已经卡在了输尿管入口处。 "需要做激光碎石手术,费用大约12000元。"医生的话让刚从山东来上海工作不久的小孙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程序员,他的收入不算低,但刚刚立足上海,各种开销不小,这笔手术费对他来说并不轻松。更重要的是,小孙对手术有着本能的恐惧。 "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不做手术?"小孙忐忑地问。 医生告诉他,如果结石不大,理论上通过大量饮水和适当运动,有可能自然排出,但他这种情况成功率不高,而且过程会很痛苦。 犹豫再三,小孙最终做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尝试自己排出这块结石。 从那天起,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习惯在电脑前连坐十几个小时的他,开始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排石计划":每天喝超过5升水,坚持慢跑5公里。办公室里,他的桌上总是放着一大瓶水,同事们都笑称他"变成了浇花工具"。 "刚开始真的很难坚持,特别是跑步。"小孙回忆道,"程序员长期久坐,突然开始运动,膝盖、腰都受不了,但一想到做手术的恐惧和费用,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这种坚持并非一帆风顺。有几次,结石移动时带来的疼痛让他差点放弃。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别逞强,直接去做手术。但小孙却从网上查到一些成功案例,这给了他继续坚持的勇气。 "最困难的是保持乐观。"小孙说,"有时候疼得要命,喝了那么多水,跑了那么多路,结石却好像一点动静都没有,真的很沮丧。"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在新年假期的第五天,奇迹终于发生了——那块折磨他许久的9毫米肾结石,被他成功排出体外。当看到那块带刺的结石时,小孙既感到难以置信,又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将肾结石裱起来的小孙没想到自己的经历会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称赞他是个"狠人",毅力可嘉;也有医学专业人士提醒,这种做法存在一定风险,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效仿。而小孙的经历也让许多人重新认识到预防肾结石的重要性。 肾结石虽常被称为"石头",但它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石头,而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聚集物。当尿液中的钙盐、尿酸、胱氨酸等物质浓度过高时,这些物质会结晶并逐渐聚集成固体。这些结石大小不一,小的如沙粒,大的甚至可以达到高尔夫球大小。 "很多人不了解肾结石的危害。"一位泌尿外科医生解释道,"小的结石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较大的结石会引起腰部或上腹部剧痛。除了疼痛,还可能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肾结石可能导致尿路梗阻、肾积水,甚至肾脏衰竭和尿毒症。"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肾结石的临床发生率约为10%,且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肾结石更多见于男性,特别是30-50岁的年龄段。同时,肾结石的复发率相当高,这意味着曾患过肾结石的人更需要注意预防。 从职业角度看,像小孙这样的程序员,正是肾结石的高发人群之一。长时间保持坐姿、饮水不足、习惯性憋尿,这些都会导致尿液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浓度增高,最终形成结石。除了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外,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炼钢工人、厨师、锅炉工等,由于出汗多导致机体脱水和尿液浓缩,也容易形成肾结石。此外,接触重金属的工人、化工厂工人、矿工等特殊职业人群,因机体代谢异常,也面临更高的肾结石风险。 小孙的排石经历为我们提供了预防肾结石的重要启示。首先,水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手段。医生建议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升以上,尿液呈清亮无色或微黄色为宜。值得注意的是,甜饮料不能替代水,因为糖分会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反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饮食习惯同样重要。与普通认知相反,适当摄入钙质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和坚果等,不仅不会增加结石风险,反而有助于预防。这是因为钙可以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在肠道的吸收和在尿液中的排泄。同时,应该减少盐分摄入,因为过多的盐会增加尿钙排出量,提高结石风险。

0 阅读:128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