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0年,恪纯长公主与吴应熊大婚当日,驸马来到洞房。
公主偷偷撇了驸马一眼,顿
顺治10年,恪纯长公主与吴应熊大婚当日,驸马来到洞房。
公主偷偷撇了驸马一眼,顿时脸色一沉。
她没想到竟然会嫁给了比自己大这么多的男人,而之所以会嫁给他,也是当时朝廷处心积虑的结果。
1642年.恪纯公主出生,因为母亲身份地位被皇帝轻视,所以在后宫经常不受待见。
不过好在皇太极念在父女情分上,对这个女儿还算不错。
但是她出生后没过多久,皇太极就暴毙,孤儿寡母后面的生活可想而知。
1644年,清军入关,作为皇室中人,恪纯公主这时候也跟随族人们从沈阳来到燕京。
清军入关,得益于吴三桂的支持,恪纯公主进入燕京自然也是得益于这个人,但是这悲惨的一生也是因为他。
清军入关时,他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军队,朝廷明白,这个人必须稳住。
只有这样,才能够稳固住刚刚夺来的中原大片领土,在这样的契机下,皇室想到了恪纯公主。
吴三桂有一个儿子,如果能够把他的儿子变成皇家的女婿,那将来一旦清朝遇到了什么危机,对方的父亲自然不会看着自己儿子神仙火坑不管不顾的。
同时,有了这个人质,将来就算对方起了反心,也可以防止拥兵造反。
当时他手中不仅掌握着大量人马,江南各地的官员有不少人也是他的朋党,已经相当于是小皇帝了。
但是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对方选择了支持,这又给了清军信心,认为对方是一个可用之才。
实力如此强大的一个人,如果不稳定住好好加以利用的话,日后一旦起了反心可就不是朝廷能够控制得住的了。
正是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之下,皇家想到用和亲的办法,儿子是吴三桂的软肋,只要控制住儿子,这样做父亲的定然不敢胡作非为。
就这样,恪纯公主在顺治十年的时候,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婚礼之前,两个人并没有见过面,公主虽然知道对方是大将的儿子,但还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生向往,希望能得到一个如意郎君。
但事实却让她非常失望,吴应熊来到东方后,他的长相、身材、举止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完美,还比她大了不少。
想到自己就要和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公主又失望又生气,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
为了国家大局,她只好就这样委屈了自己。
吴应熊成为驸马后,朝廷并没有落井下石,毕竟国家需要长久的稳定。
吴三桂父子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被消灭,所以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
为了稳定住吴应熊,朝廷对吴应熊不断地加官进爵,让他一度受到恩宠。
在这个过程中,吴三桂看到自己的儿子生活美满也就放心了,甘愿待在云南。
虽然吴三桂愿意偏居一隅,治理云南,但官家并没有想要让他善终的意思。
在康熙年间开始削藩,作为云南平西王的吴三桂自然是要处置的对象之一,他不愿意听从调令到辽东颐养天年。
为了反抗朝廷,他起兵谋反,在云南、贵州等南方很多地区揭竿而起,占领了大片领土。
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在部队打到长江的时候他并没有继续北上。
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对方手中,贸然进攻的话,很有可能会给儿子带来杀身之祸。
朝廷确实也担心叛军一鼓作气越过长江攻陷北边的领土,所以急忙把吴应熊逮捕入狱。
当时吴三桂还有意和清朝划江而治的,但是因为面对叛军,很多大臣忍不下这口气。
为了报复对方,一些大臣向康熙建议处死对方的儿子吴应熊解解气。
后来在他们的一再建议下,皇帝答应了这个建议,将吴应熊处死,恪纯公主被软禁在家中。
虽然把对方的儿子处死了,但是对于吴三桂反叛的做法,皇帝并没有消气。
本以为吴三桂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处死后就会收敛,但是对方在得知死讯后反而变本加厉,给清军的平反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所以后来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开始秋后算账。
他在大臣的建议下对恪纯公主和吴应熊的几个孩子下手,因为他们也算是吴三桂的孙子,这口气不出他们难平心中怒气。
对于这样的做法,身为母亲的公主当时也是苦苦哀求,但是康熙并没有心软。
事后他对这个不幸的女子也深表同情,毕竟痛下杀手的是他,导致不幸的也是他。
最后,恪纯公主在郁郁寡终中落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