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会不会取消“不开第一枪”的承诺? 戴旭大校曾经说过:中国人思维僵化的典型就是,纠缠要不要开第一枪。 这个观点其实也反映了很多人的焦虑 —— 面对周边国家的小动作,中国为什么总是 “动口不动手”? 但这种焦虑背后,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中国的 “不打第一枪” 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战略定力。就像下棋,高手往往先让对手露出破绽,再一击必杀。 我国的战略方针一直都是“实行积极防御战略”。为啥这么定?因为中国吃过 “不抵抗” 的大亏。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军 20 万人被 2 万日军打得丢盔弃甲,就是因为奉行 “不抵抗政策”,结果东三省沦陷,3000 万人成了亡国奴。历史教训摆在那儿,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但 “积极防御” 不等于被动挨打。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就是典型例子。1969 年苏联边防军多次入侵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在 3 月 2 日、15 日两次击退苏军进攻,不仅收复了领土,还缴获了一辆 T-62 坦克。 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但始终是在苏军先开枪后才反击。这说明中国的 “不打第一枪” 是有底线的 —— 你敢越界,我就敢还手,但绝不会主动挑事。 有人说,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中国是不是该改改策略?其实中国的策略一直在升级,只是没明着说。比如在南海,中国没开一枪,却用填海造岛、部署防空系统等方式,把 “被动防御” 变成了 “主动塑造”。 还有个关键因素:其实美国人已经替我们试错了, “先发制人” 战略证明行不通。2003 年小布什政府以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由入侵伊拉克,结果萨达姆政权倒台后,ISIS 崛起,中东陷入长期动荡。这种 “打第一枪” 的后果,中国看得很清楚。 现在美国在亚太搞 “印太战略”,表面上气势汹汹,但内部通胀高企、债务缠身,根本打不起全面战争。中国要是跟着学 “先发制人”,反而会掉进美国设的局。 那中国是不是永远不会开第一枪?也不是。国防法里有个关键词叫 “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 如果台湾当局搞 “法理台独”,或者外部势力直接派兵干预,中国肯定会采取断然措施。这种情况下,“第一枪” 就不是主动挑衅,而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必然选择。 在国际博弈中,光靠 “打第一枪” 解决不了问题,真正的底气是自己的实力和战略定力。中国现在的策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 —— 任你拳打脚踢,我自岿然不动,等你露出破绽,再一招制敌。 这种 “后发制人” 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会不会取消“不开第一枪”的承诺? 戴旭大校曾经说过
承载盘点
2025-04-07 15:3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