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二号导弹时,发现无法容纳更多的推进剂,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减少600公斤推进剂燃料”。此话一出,全场都在嘲笑他,本来燃料就不足,竟然还敢减少燃料,这简直可笑至极,可钱学森却眼前一亮,直接下令:按他的办法实施!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国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他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该项技术的技术带头人。在我国40多年的航天领域内,他为我国的战航天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载人领域有杰出贡献。
王永治,出生在辽宁省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就非常的优异,初中一毕业,就被保送到了沈阳的东北实验学校。
1952年,高中毕业的他,报考了清华大学的航空洗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他又到了莫斯科的航空学院进行专业性的学习。
其实,在王永志很小的时候,他对航天并不了解,当时的王永志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可以改良农作物。可是后来的一次难忘经历,让王永志彻底的改变了内心的想法。
当美国的飞机,时不时的侵入我国领空,时不时的想起空袭的防空警报,此时的王永志想到,飞机在天上飞,自然是居高临下,若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飞机,是不是就有安全的保障?
他还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光是改良物种,又有什么意义呢?
1952年,王永志高中毕业,然而这次的事情,也让王永志毅然决然的报考了清华大学的航空系,也使自己的愿望,转向了国防建设。
之后,王永志来到莫斯科学习,而这一年,他也将自己的专业改学成了火箭导弹设计专业。
王永志说:我曾经是一个在农村生长的孩子,孤苦无助,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经历,使我完成了人生道路中,一次一次的人生的抉择。
1961年,再次回到祖国怀抱的王永志,开始从事了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工作。
对于王永志来说,钱学森对他的一生的影响是极大的,而王永志一直以来,也视钱学森为自己的恩师。是钱学森发现了王永志在总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天赋,同时还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的总设计师。
1964年,在发射东风2号时,却突然间发现导弹的射程不够。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多数人都认为,要加助燃剂,但只有问到王永志的时候,他却标新立异的说出,若是可以减少600公斤的助燃剂,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
在场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想法不可取,但只有钱学森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东风2号的设计和到最后的发射,其实它中间是经历了很多磨难的,1962年,东风2号进行了首次的实验,可是在点火之后的25秒,发动机却突然之间停止了工作。
钱学森带领的团队此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而这一次的经历,也成为了那个时代航天人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有一次俗话,失败乃成功之母,作为中国人,为了有自己的国防事业,那个时代的航天人,当然是不怕苦难与失败的。
之后的钱学森曾多次在干燥、炎热缺水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历经2个多月的分析和检测,发现了东风2号的很多问题,最后在1964年,又再一次的研制了新的“东风2号”。
为了新的东风2号的成功发射,钱学森先后进行了17项大型的地面设计,但是意外总是会随时降临,由于燃料箱无法容纳预定加入的推进剂,使得导弹就不能飞的太远。
眼看发射任务不能成功进行了,此时的王永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减少600公斤的推进剂燃料。明明就是燃料不足,还要减少燃料,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在场研究人员的认同。
钱学森并没有及时否认这个年轻人的想法,在经过他的仔细分析之后,钱学森认为: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大家就这样去做。
1964年6月29日,“东风2号”导弹发射成功。在导弹飞行1千多公里之后,在预定的计划下,击中了目标。而这一次的成功,也预示着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我们中国人再也不会受人欺负。
一个国家要想稳固的发展,需要国防建设,而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可以安稳的生活和学习,就是靠这些老一辈的国防建设者的辛勤和付出。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学会努力工作,积极生活,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