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

运赛过去 2025-04-10 11:59:11

叶剑英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 在那个人才辈出、群雄争锋的年代,一群革命家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才华横溢、性格硬朗,正如叶剑英所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可就在这群“刺头”中,有一位领袖硬是凭实力让众人服气。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家。家里不算富裕,父亲毛贻昌靠种地攒了点钱,母亲文七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善良勤劳。毛泽东小时候就跟别的小孩不一样,8岁进私塾,读《三字经》《论语》,但他不满足于死记硬背,还喜欢翻历史书、地理书,脑子里装满了大千世界。1901年,维新思想传到湖南,他听着外面的事,眼界一下打开了。1910年,他17岁,离开韶山去长沙读书,临走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股子志气已经初露端倪。 到了长沙,他先是投身革命军,扛过枪,打过仗。辛亥革命爆发,他也跟着凑热闹,感受到国家乱糟糟的现实。军旅没干多久,他就考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那儿,他一边读书,一边琢磨救国的事儿。1918年,他北上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工资不高,但接触到了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这段时间,他读的书多了,想法也成熟了。1921年,他代表湖南参加中共一大,从此一头扎进革命里。 真正让毛泽东崭露头角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那时候红军刚吃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败仗,长征路上人心惶惶。会议上,他站出来分析局势,说照搬苏联的路子行不通,得靠自己搞农村根据地。他的思路清楚,道理硬气,把大家说得心服口服。从那天起,他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地位算是站稳了。 抗日战争一来,他又提出搞统一战线,写了《论持久战》,给全国指了条明路。解放战争里,他指挥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一个个打下来,硬是把国民党逼到墙角。朱德说他看问题总能抓住关键,周恩来说他的判断总被事实证明是对的,叶剑英更直白:“他能把我们这帮硬骨头拧成一股绳。”这不是吹牛,是真本事。 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从那以后,他带着国家搞土改,分田地给农民;搞工业化,建工厂;还抓教育,让更多人读书识字。新中国能从一穷二白站起来,他的功劳跑不了。他不是光会打仗,脑子里的战略眼光和收拾局面的能力,让人不得不服。 当然,毛泽东也不是没犯过错。1966年特殊时期,本意是想保住革命成果,可后来运动失控,全国乱了套,伤了不少人,也毁了不少东西。这事儿没法否认,是他晚年的一大失误。1976年他去世,享年83岁,一个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说到他的魅力,其实不难懂。他有眼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路;有魄力,敢在绝境里带着大家闯;还有一股子感染力,能把人心聚起来。叶剑英那句话说得好,这帮革命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可毛泽东就是能让他们服气。比方说长征时,有人想挑拨他和朱德的关系,朱德直接拍桌子说谁也别想离间他们。周恩来也说过,虽然有时候意见不同,但最后总证明毛泽东是对的。这种信任不是随便来的,是他用行动挣来的。 他从小地方走出来,没靠背景,全凭自己一步步干到顶。早年在湖南搞农民运动,他就知道老百姓的力量。后来在延安,他住窑洞,吃粗粮,跟大家打成一片。他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种人,接地气得很。抗日时,他号召大家团结打鬼子,解放战争里,他带着队伍啃硬骨头,这些事哪个不是实打实的成绩? 不过,他也不是神,特殊时期那段失误没法抹过去。有人说他晚年固执,听不进意见,这话也有道理。可换个角度看,他能带着一帮硬汉打下江山,能让新中国站起来,这份能耐谁也比不了。他的功劳和影响,早就刻在历史里了。 回过头看,叶剑英说得真没错。那群革命家,个个有本事、有脾气,能让他们服一个人,太难了。毛泽东靠什么?靠的是眼光、胆识,还有那股让人信服的劲儿。他不是完人,但他的确是个让人佩服的领袖。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