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所以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为使大量的农民能够长久地依附于自己的土地之上,保障小农经济的正常运转,从两汉以来,采取了一些措施,禁止工商业者的高消费,任用官员,以达到对工商业者的压制。但是,当一国一统之后,战争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生产力也会越来越强,贸易也会越来越兴旺。
从立国至今,整整两百多年的和平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无论是手工业还是商品经济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明朝的富商们,他们所掌握的财富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水平,而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明朝的富商们,在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中,他们都会使用什么方法来积累大量的财富。
建立明王朝后,朱元璋又印制了宝钞大明,以取代以前的元代钱币。但是,明朝的皇帝们都不懂财政,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增加赋税,而是会印刷大量的钞票,用来补充国家的财富,这就造成了钞票的快速贬值。民众们发现,他们用铜板兑换的,竟然无法兑换到同样数量的宝钞,这对于宝钞的威信,再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为朝廷不能确定宝钞和银钱的兑换比例,宝钞和银钱汇率一直在下跌,到了永乐年间,价值已经下降了百倍不止。这种宝钞在民间流通的不是很好,也没有人会拿来做买卖,不过,官府征税,也是要收钱的。相比起铜钱,他们更喜欢用宝钞来纳税,如果没有宝钞,他们也会去兑换宝钞来纳税。
这么多宝钞从何而来?百姓们不认可宝钞,但官府却在使用宝钞,官员们的工资,士兵们的薪水,还有朝廷的赏赐,都是用宝钞来支付的。因为宝钞不能给官员们用来买东西,于是就有了一些有钱人,他们开始向官员们收购宝钞。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样的差额足够那些商人大发一笔了。
大兴左卫军统领周广在成化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上奏:“近年钞法不行,每钞千贯只值银四五钱,而在京势要殷富之家往往载于各布政司及府州县,嘱托每钞千贯征银五两,其利十部,乞通行禁止。”
在那个时代,消息不灵通,很多商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以假银子为真银子,以真银子为假银子。到了明代中期,大量的商人开始生产、销售假货,并建立起了一个专门生产、销售假货的组织。他们的作伪手法非常高超,在明朝这个信息匮乏的时代,想要看出破绽,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伪银如真币一般在市面上流通,愈演愈烈,那些商人更是胆大包天,依附于地方势力,百姓不敢举报,官府不敢查。
当然,也有以假乱真,大明开国之初,对于唐、宋两代的钱币,还是比较宽容的。因其时间较久,且很难伪造,明代便容许了唐、宋两种钱币的持续流通。然而,也有商家有意散布传言说唐宋铜钱作废,以低廉的价格从民间买进。
在古代,很多赚钱的行业,都是建立在不知情的基础上,明朝的商人,相对于那些小商贾来说,他们更容易掌握市面上的情况。有些富豪甚至还会动用自己的资金,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进行一定程度的囤积,并奉行“别人不要,我要,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时间,我们才能收购”的原则。当货物不能销售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如此一来,那些大商人就可以利用物价的周期性波动,来压榨那些普通百姓。
此外,明朝富商还采取剥削雇工等多种途径迅速敛财。但是,不管他们的财产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他们的社会身份却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明朝的巨贾大都以官僚化为结局。明朝还逐步放开了对商贾子弟进入官场的约束,以收官买爵、应试等方式,把自己和家族中的子弟都寄托在仕途上,这也是明朝各地的富商们热衷于创办学院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