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被慈禧抄家前,他预感到大祸将至,便在深夜,命管家将12个小妾从被窝里轰起来。穿着肚兜的12个小妾站在大厅,胡雪岩发话:“给你们一人500两,你们改嫁还是回娘家,我都不拦着,赶紧走。” 胡雪岩这人,生在安徽绩溪一个穷乡僻壤,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放牛,风吹日晒,脚上全是泥,13岁爹没了,妈一个人撑不下去,他就跑杭州讨生活去了。先在杂粮行干活,扛粮袋扛到肩膀酸,后来跳槽去火腿铺子,手上老带着咸味。再后来进了信和钱庄,从扫地倒水干起,天天忙到半夜,硬是熬成了伙计。19岁那年,碰上阜康钱庄的于掌柜,这老家伙没儿子,见他靠谱,把钱庄当宝贝教给他。于掌柜死了,留给他5000两银子的小钱肆,这就成了他翻身的起点。 他在杭州混得风生水起,认识了个候补官王有龄,借了500两给他补官位。王有龄后来当了浙江巡抚,罩着他生意越做越大。胡雪岩把阜康钱庄开遍全国,分号一家接一家,还搞起丝绸和药材买卖。太平军打杭州时,他跑上海买军火粮食支援清军,左宗棠看他顺眼,给他管钱粮军饷。生意做到这地步,他不光有钱,还跟官场搭上线,混了个二品官,穿上黄马褂,走路都带风。胡庆余堂是他后来的招牌,卖避瘟丹、行军散,药铺名气传老远。他这辈子,从穷小子到富豪,靠的是脑子灵、手脚勤,还有点运气。 可这人混得太高,树大招风。他跟左宗棠走得近,慈禧那边早看他不顺眼。生意做得越大,窟窿也越多,钱庄借贷太多,朝廷一挤兑,他就扛不住了。胡雪岩心里明白,风光背后是悬崖,抄家这事儿,迟早躲不掉。 胡雪岩眼看朝廷要动手,心里跟揣了个定时炸弹似的。那天晚上,他睡不着,估摸着自己日子不多了,就叫管家去把12个小妾弄起来。这些女人平日里锦衣玉食,养得娇滴滴的,突然被轰出被窝,穿着肚兜站大厅,冷得直哆嗦。胡雪岩没废话,直接说:“一人给500两黄金,够你们下半辈子用了。改嫁还是回娘家,我不管,赶紧收拾走人。”这500两可不是小数目,那年头普通人家一年花不了10两,他这是下了血本。 他为啥这么干?一是他预感自己完蛋了,抄家跑不掉,带着这帮女人只会拖累她们。二是他多少有点良心,不想这些小妾跟他一起吃苦受罪。胡雪岩混商界这么多年,看人看事准得很,知道慈禧这回不会手软。他手头还有点钱,干脆散出去,给她们一条活路。管家连夜拿金子,分成12份发下去,小妾们有的想留,有的怕死,磨蹭半天还是收拾东西走了。马车备好,趁夜黑全跑了,胡雪岩就这么把后院清空了。 这事儿干得干脆,也透着点无奈。他不是圣人,就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保不住家业,也保不住人。放手小妾,既是自救,也是救人。这帮女人拿了钱,有的回了老家,有的找人嫁了,总算没跟他一起倒霉。 没几天,朝廷动手了。官兵围了胡府,把能拿的都拿走,金银珠宝、家具绸缎,全打包拉走,家里砸得稀巴烂。胡雪岩早有准备,带着几个忠心的伙计跑了,抄家那天他已经不在杭州。逃出去后,他日子不好过,风餐露宿,靠点老关系混口饭。路上还惦记着老百姓,碰上饿肚子的村民,就拿仅剩的银子换粮食分给他们。这人混到这份儿上,还没彻底丢了良心。 可跑来跑去,身体熬不住了。他年纪大了,又颠沛流离,头发白了,走路都费劲,最后病倒在个破地方,身边没啥人,就几个老仆守着。六十多岁死了,葬在山坡上,坟头简简单单,连块像样的碑都没立。胡府没了,他的钱庄药铺也垮了,曾经的风光全成了泡影。 那12个小妾呢?拿了500两,各奔东西。有的嫁给乡下土财主,过得还行;有的回娘家,靠这笔钱撑着。她们后来听说胡雪岩死了,有人念他的好,有人骂他没本事保住家业。胡雪岩这人,活着时呼风唤雨,死后也就剩点故事让人嚼舌头。民间老爱拿他当谈资,说他聪明,说他仗义,也说他太狂,栽得不冤。他的结局没变,从顶尖摔到谷底,可这中间的抉择,真挺有嚼头。
清朝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被慈禧抄家前,他预感到大祸将至,便在深夜,命管家将12个
史说畅谈呀
2025-04-11 10:22:44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