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睡觉论”错了?医生建议:过了65岁,睡觉尽量做到这几点 “每天睡够八小时才健康”——这个观念你是不是也信了半辈子?可到了65岁以后,这条“黄金法则”可能反而成了坑人的陷阱。睡得久不等于睡得好,甚至可能让你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翻来覆去。医生却说,老年人的睡眠有新玩法,不用硬凑八小时也能精神抖擞。到底是哪儿错了? 很多人都觉得,每天睡足八小时是健康生活的标配,小时候老师讲,长大了医生说,连保健品广告都这么宣传。可到了65岁以上,这个“标配”就不一定靠谱了。为啥?因为年龄大了,身体的睡眠模式会悄悄变样。年轻人能一觉睡到天亮,深睡眠多得像充电宝满格,可老年人不一样,深睡眠时间变少,半夜醒几次、早上醒得早,都是正常现象。 硬要凑八小时,反而可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比如,有人晚上九点上床,非要睡到早上五点,结果凌晨两三点醒了,之后再也睡不着,白天还头昏脑涨。这不是睡得多舒服,是睡得越多越累!医生说了,老年人睡眠的关键不是时长,而是质量。别盯着表硬撑,睡得好比睡得久实用多了。 早上五六点醒了,眼皮还睁不开,你是不是也习惯再赖会儿床,硬逼自己睡回去?其实这招对老年人不太管用。赖床不仅睡不踏实,还可能把生物钟搞乱。老年人的生物钟本来就有点“提前”,早醒是自然规律,硬躺着反而让身体摸不清白天黑夜,时间长了,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医生建议:醒了就起床,别跟床较劲。起床后拉开窗帘,活动活动,哪怕只是泡杯茶、伸个懒腰,身体都会慢慢适应。研究也说了,早起能让生物钟更稳,白天活力满点,晚上困意来得自然。试试看,别小看这小改变,效果可能比你想的强。 中午打个盹儿,是不少老年人的习惯。眯一会儿确实能提神,可要是睡过头,下午两三点才爬起来,晚上就该犯难了。午睡太长,夜里就容易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又困,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医生给的建议很实在:午睡控制在30分钟以内。20到30分钟的小憩,既能补点精力,又不会抢了晚上睡眠的“饭碗”。不用非得躺床上,沙发上靠着眯一会儿也行。研究证明,短午睡还能让大脑更清醒,情绪更好,关键是不影响夜里睡觉。别小看这半小时,拿捏好了,比睡两小时值当。 晚上七八点就犯困,钻进被窝却睡不着,这种事你遇到过没?很多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就该早睡,结果上床太早,反倒在那儿翻来覆去,越躺越精神。医生说,这叫“过早上床综合征”,听着挺高大上,其实就是把床当成了“等睡的地方”,越等越焦虑,睡意反而跑光了。 咋办?医生建议:等到真困了再上床。别管几点,眼睛睁不下了,哈欠连天了,才是睡觉的好时机。这样上床就能秒睡,效率高,半夜醒的次数也少。研究也说了,等自然困意能让睡眠更扎实,质量蹭蹭往上涨。别跟自己较劲,困了就睡,睡得香才是硬道理。 白天老待屋里,拉着窗帘看电视,晚上却精神得跟猫头鹰似的,这可能是光照不够惹的祸。老年人活动少,出门少,晒太阳的机会也少,生物钟就容易乱套。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都是这毛病闹的。 医生支招:每天早上晒30分钟太阳。别嫌麻烦,阳台上站站,公园里遛遛,都行。阳光里的蓝光能刺激眼睛,帮身体分清白天黑夜,晚上褪黑素分泌得更顺溜,睡觉自然就踏实了。研究也说了,光照是调生物钟的“免费神器”,不花钱还管用,干嘛不用呢? 有些人睡前爱刷手机、看新闻,或者喝点酒助眠,这些习惯看着无所谓,其实挺坑。手机屏幕的光会骗大脑以为还是白天,酒喝了当时困,可半夜容易醒。时间长了,睡眠质量只会越来越差。 医生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放松。别玩电子产品,也别喝刺激的东西,茶咖啡更是别碰。看看书、听听收音机,或者啥也不干,静静地待着,都比刷屏强。身体放松了,脑子也安静了,睡觉自然就顺了。这招不花钱,效果却杠杠的。 最后一点,医生特别提醒:别把睡觉当成任务。越怕睡不好,越睡不好,这叫“睡眠焦虑”,老年人尤其容易中招。睡五小时也好,六小时也罢,只要白天精神OK,就别硬逼自己凑八小时。身体自有它的节奏,硬来反而适得其反。 研究也说了,老年人睡眠时间弹性很大,5到7小时对很多人就够了。关键是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别跟别人比,也别跟年轻时候比。心态放轻松,睡眠自然就顺了。
“八小时睡觉论”错了?医生建议:过了65岁,睡觉尽量做到这几点 “每天睡够八小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4-11 10:26:51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