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0号一大早,台北马场町刑场,几个穿着囚服的男人被押下囚车,他们中有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花白,右眼紧闭。
他最后看了一眼东方的方向,低声说:“台湾终究会回到祖国怀抱。”几分钟后,枪响了,这人叫吴石,原是国民党将军,死的时候却是共产党的密使。
吴石1894年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读书人家,排行老四,从小聪明好学,十几岁就考上了保定军校,还拿了第一。
后来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学军事,学情报,在那里接触到很多日本军官,也算是早年间少有的“日本通”。
回国后,他先是在陆军服役,打了不少仗,干到中将,他这个人一开始是真心想为国效力,抗战期间干的是情报工作,职位是蒋介石军事大本营情报处处长,也接触过周恩来、叶剑英这些共产党人。
说实话,那时候他还真没想着投共,只是觉得国难当头,敌人当前,得有人干实事。他干得很拼,很多重要的日军动向都经他手送出去,立了不少功。
可是打到后来,特别是抗战快结束那几年,他越来越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内部斗得比外部还狠,国民党高层你争我斗,没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
吴石虽然是老资格,可不是那些人马的核心,他开始被边缘化,调来调去,干的都是虚职。心里那点理想主义,也慢慢熄了火。
到了1947年,他被任命为广州行辕的参谋长,地位虽高,但心里明白,已经不是什么核心人物。
也是从这个时候,他慢慢开始跟共产党接上了线,没人知道最早是谁联系他的,但据后来解密资料显示,他主动释放了几个“信号”,表示愿意帮忙。
转折点是1948年淮海战役前后。当时他负责看管国民党一批重要军事档案,整整298箱,战况吃紧,蒋介石命令把这些档案转运到台湾。
吴石装作执行命令,结果偷偷安排把档案留在了大陆,临走前还交代属下:“人还在,档案也得在。”
共产党拿到这些档案后如获至宝,不少后来指挥作战的部署就靠这些情报支撑。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吴石随军撤到了台湾,这时候,蒋介石也没放下戒心,反而让他升官,任命他为“国防部参谋次长”。
这是个关键位置,所有军事情报和部署,他都能接触到。可蒋不知道,吴石早就已经“反水”。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做事,而是通过一位老部下,用微缩胶卷的方式,将台湾防务的核心机密传回大陆。
什么空军基地、海军布防、军队调动、军工生产……一份一份,都准确无误地送过去,那时候,他被中共情报系统内部称为“密使一号”。
事做得太多,总有露馅的时候。1949年9月,地下党成员蔡孝乾叛变,被捕后供出了大量中共在台湾的组织体系,吴石的名字也出现在名单里,很快,他就被国民党军统带走,关进监狱。
审讯开始得很快,刚开始是软的,说“老吴你这级别也算高层了,只要你写个悔过书,蒋委员长还会保你。”
吴石不说话。接下来就是硬的,电击、吊打、灌辣水、拔指甲,什么狠招都有。
他的右眼在一次暴打中被打瞎了,脸上都是伤,可他一句没招,哪怕是联络人名字,也一个没提。
在狱中,他偷偷写下一封遗书,想办法托人带出,信上没写别的,只写了一句:“台湾与大陆,本是一家。”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
1950年6月10日清晨,他和朱枫等几人被带到台北郊外马场町刑,蒋介石亲自过问这个案子,要求“死要见尸”,每具尸体都要拍照存档。
当吴石站在刑场时,他没有跪,也没有遮脸,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远方,说:“台湾终将回到祖国怀抱。”
那年他56岁。他的死,在当时并没有被多少人知道。
时间一晃到了1973年,这一年,周恩来提议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他对毛泽东说:“吴石将军牺牲重大,理应追认。”毛泽东没立刻表态,沉默了一会儿,只说了一句:“我同意。”
这个决定背后的意义很大,吴石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红军出身,但他在关键时刻做了最危险、最不可能的事,把自己命都搭进去了。
毛周的认定,不是为他“转正”,而是承认他的行为是出于家国情怀,出于对民族命运的判断。
1975年,周恩来临终前,还专门提到了吴石和张学良,说:“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
1994年,吴石的骨灰从台湾秘密运回大陆,与妻子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墓碑上没有军衔,也没有党派标签,只写了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份。
到了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他的名字被镌刻在石碑上,和朱枫、陈宝仓等人排在一起。
这时候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当年国民党内部,有这么一个中将,用命换来了台湾情报,用死诠释了什么是“民族”。
舍 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