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将军与杨成武将军成亲家,亲家多亲热子女多幸福! 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对特殊的亲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开国上将杨成武和开国中将秦基伟,两人同为1914年出生,都属虎年,年龄相差不到一个月。 这两位虎将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杨成武是福建长汀人,从小生长在闽西革命老区,而秦基伟则是湖北红安人,成长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他们的革命生涯起点也不尽相同,杨成武加入了中央红军的队伍,而秦基伟则在红四方面军中崭露头角。这样的起点差异,让两人在早期革命岁月中难得相遇。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成武在林彪和聂荣臻的指挥下,先是担任115师独立团团长,凭借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很快升任独立师师长。他率部在华北战场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同一时期,秦基伟则在129师担任要职,率领部队在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他指挥的部队多次打击日军,并最终成为太行军区的司令员,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两位将军再次在不同战场上建功立业。杨成武担任第三纵队司令员,指挥着数万将士在华北战场上屡建奇功,1948年更是被任命为兵团司令员,统率十万大军进攻傅作义的老巢绥远。 而秦基伟则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大军中担任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虽然没有担任过兵团司令员,但他指挥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同样战功赫赫。 这段时期,两位将军虽然都在为解放全中国而战斗,但由于各自在不同战区、不同部队,他们之间的交集仍然很少。在当时的军事环境下,他们可能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字和战功。 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建国前夕,两位将军都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功伟绩,分别被授予了将军军衔。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们都成为了新中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 1951年初,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深入,军委决定组建志愿军第20兵团开赴朝鲜。这个重要时刻,杨成武被任命为兵团司令员,而秦基伟所在的第15军也被编入这个新组建的兵团。 这是两位将军首次出现直接的工作交集,杨成武作为兵团司令员召开军团会议,研究部署入朝作战任务。然而由于战事紧急,军委临时调整部署,组建了志愿军第3兵团,秦基伟随第3兵团先期入朝。 这次难得的并肩作战机会就这样与两位将军失之交臂。杨成武率领的部队随后也奔赴朝鲜战场,但与秦基伟的部队并未在同一战区作战。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两位将军又各自奔赴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杨成武被派往华北地区,担任北京军区的重要职务,1955年成为首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与此同时,秦基伟则被派往大西南,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两位将军一北一南,分别担负着守卫祖国北疆和南疆的重要使命。 进入七十年代,两人的工作岗位又发生了变化。秦基伟调任北京军区,先是担任政委,后来接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而此时的杨成武则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继续为国镇守东南沿海。 在国家重大庆典活动中,两位将军都担任过重要角色。1949年开国大典上,杨成武担任阅兵副总指挥兼阅兵指挥所主任,负责新中国第一次阅兵的具体筹备工作。 35年后的1984年国庆节,秦基伟则担任了阅兵总指挥,指挥了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阅兵。两位将军虽然相隔多年,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国家最重要的庆典上留下了历史印记。 在他们的军旅生涯后期,两人都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杨成武曾担任代总参谋长,后来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些重要职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他的高度信任。 秦基伟的仕途则更进一步,1988年担任国防部长,这是一名军人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后来他又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与杨成武一样都达到了副国级的职务。 在两位将军各自为国效力的岁月里,一段佳缘悄然发生在他们的子女之间。杨成武的次子杨东明与秦基伟的女儿秦畹江,在共同的革命家庭背景下相识相知。 这对年轻人,一个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一个出生于1958年,在新中国的建设年代成长。他们都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长大,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 两位将军对子女的婚事持开明态度,完全尊重年轻人的选择。 随着两个年轻人的结合,这两个革命家庭有了更深的联系。但两位将军并没有因为子女的婚姻而对他们施加任何压力,而是让他们自主选择人生道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杨东明选择了继承父辈的军人事业。他在空军系统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199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经过多年的军旅生涯,杨东明于2007年晋升为空军中将,直到2012年光荣退役。他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了父亲的军人精神,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秦畹江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她投身商业领域。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担任过公司总经理和副董事长,展现出优秀的经营管理才能。
1985年春节,秦基伟和夫人唐贤美来到亲家杨成武家中做客时的合影。秦基伟的女儿秦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