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出疑惑:“对于这个问题要么司马南错了,要么联想杨柳错了,风波这么大,民声这么高,我就想不通联想柳掌柜退休年薪都近亿的体量,咋就不敢走法律程序起诉司马南,难道真有不为人知的隐私?”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先来说说这退休年薪近亿的事儿。在2021年10月12日下午,联想控股方面就回应了,网传“柳传志先生退休后约1亿人民币薪酬”严重失实。2019年12月31日柳传志从联想控股退休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及管理层之职,自2020年开始就不再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包括工薪、奖金、中长期激励等 。联想控股财报数据显示,2017 - 2019年柳传志总薪酬分别为3673万、4061万、7603万元,2019年薪酬高主要是多了一项2526.6万元的退休金。从这些数据来看,说柳传志退休年薪近亿是不准确的。 再回到为什么不起诉司马南这个关键问题上。这里面其实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从柳传志个人的角度来讲,他一直以来都相信中国政府、相信组织。他秉持着“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的信念,觉得随着时间推移,大家自然会看清事实真相。真正一心扑在事业上、真心为国家发展考虑的人,往往不太愿意陷入网络上的纷纷扰扰,更不会把去法院打官司当成一场“作秀”。 从商业层面来看,打官司存在风险。一旦起诉,事情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关注度持续飙升,不管官司结果如何,联想都会面临更激烈的舆论风暴。要是官司输了,那无疑是给质疑者更多“把柄”;就算官司赢了,也可能落下个“欺负人”的名声,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毕竟,在公众眼中,联想是大企业,而司马南以“为民发声”的形象出现,这种强弱对比下,很容易引发大众的同情心理。而且,打官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这些资源用在业务发展和科技创新上或许更有价值。 另外,从社会舆论环境来讲,司马南质疑联想的时候,确实赢得了不少底层民众的支持。这些民众对于社会公平、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非常关注,司马南的言论正好触动了他们的敏感点。在这种情况下,联想如果起诉司马南,可能会被视为对民意的不尊重,进一步激化矛盾。而且,网络舆论的导向很难把控,就算联想有理有据,也可能在舆论战中陷入被动。 而大家会产生“柳传志不敢起诉司马南就有不为人知隐私”这种想法,背后也有着深层次的思想原因。在大众的认知里,受到了污蔑就应该站出来维权,尤其是像联想这样有实力的企业和柳传志这样有地位的企业家,更不该“忍气吞声”。这种想法反映出大家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认为只要自身清白,就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证明。同时,也体现出在信息时代,大家获取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容易被一些带有情绪性、煽动性的言论影响,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判断 。 关于柳传志和司马南之间的争议,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就下结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等待时间给出更客观的答案。
有网友提出疑惑:“对于这个问题要么司马南错了,要么联想杨柳错了,风波这么大,民声
鸿树和趣事
2025-04-13 06:00:21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