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80感言》主要内容 柳传志在感言中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1984年他响应号召投身商海,当时科研经费紧张,他们怀揣做国有PC品牌的梦想,靠做贸易积累资金,买下生产主板的小厂。在发展过程中,联想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电脑巨头抢滩中国、是否并购IBM PC等。但联想通过组织变革、发挥团队才智,在2000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榜首,2004年并购IBM的PC体系,2013年登上世界PC之王宝座。此外,柳传志还提到从1984年中科院投资20万元,到2022年底,联想历年累计向中科院上交分红、股权转让及目前科学院仍持有的权益合计242.39亿元,增值巨大。 对争议的回应 - “贸工技”路线争议:柳传志强调当时生存是首要任务,先通过贸易赚钱才有后续发展基础,侧面回应了“贸工技”和“技工贸”的争议。 - 国有资产流失争议:柳传志指出联想让国有资产大幅增值,从中科院初始投资到2022年底增值了121197倍,年复合增长率35%,以此说明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争议要点 - 国有资产流失质疑:比如2009年中科院转让联想控股股权,被指价格、程序有问题。还有联想管理层在产权改革过程中,通过一些操作使国有股权被稀释,管理层及民营资本成为实际控制方,柳传志等高管持股比例增加。 - “贸工技”路线问题:联想被指因选择“贸工技”路线,导致研发投入不足,与“科技企业”身份不匹配,且当年柳传志解除倪光南集团总工程师职务,使联想经营战略由“技工贸”转向“贸工技”,被认为阻碍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 其他争议:如被指联想存在投票支持美帝企业坑害华为、多半高管是外国人、向美军赠送大批联想计算机、将联想总部搬到美国等问题,甚至被称为“汉奸卖国”“美帝良心”企业。 争议要点的思想起源 - 国有资产流失争议起源: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企面临改革,当时产权与回报不平衡,企业发展受制约。柳传志为让联想获得更好发展,进行产权改革,但在操作过程中,股权比例的资本运作和股权定价等方面被认为存在问题,引发国有资产流失质疑。 - “贸工技”路线争议起源:90年代,中国微机市场开放,国外计算机厂商大量涌入,本土电脑制造商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柳传志为让联想在激烈竞争中生存,暂停大投入的“技工贸”路线,选择“贸工技”路线,先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和市场份额,再发展技术。但随着中国市场对商品要求从本土化向国产化转移,联想在技术研发上的不足被放大,引发争议。 - 其他争议起源:在全球化背景下,联想的一些国际化经营策略和商业行为,被部分人从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角度解读,认为其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争议。 争议说明的问题 这些争议说明在企业发展和经济改革过程中,如何平衡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对于国有资产保护、企业技术创新以及民族企业责任等问题的高度关注,还体现了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经营行为和发展战略的评价存在差异。
《柳传志80感言》主要内容 柳传志在感言中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1984年他
鸿树和趣事
2025-04-13 07:55: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