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的一个深夜,解放军某医院的走廊里突然炸开了锅。几名护士举着病历本跌坐在地,值班医生的眼镜都惊得滑到了鼻尖——他们刚刚为一位昏迷的战士做完检查,发现这个在战场上扛着机枪冲锋、被战友称为"郭富"的硬汉,竟然是个女儿身!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全军,所有人都想起那个总是独自睡在角落、训练时永远冲在最前面的小个子,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是个姑娘。这个让整个四野震动的"假小子",就是后来被毛主席称为"现代花木兰"的郭俊卿。 1931年寒冬,辽宁凌源的破窑洞里传来一声啼哭。郭俊卿的父亲用草绳捆住冻僵的双手,在地主家的田埂边挖野菜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瘦弱的女婴,日后会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六岁那年,父亲被地主毒打致死,母亲带着姐弟三人开始了乞讨生涯。十四岁那年,小俊卿亲眼看见日军刺刀挑开孕妇的肚子,血水染红了整条街道。她攥着捡来的半截步枪,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要当兵!" 可1945年的八路军征兵处,女兵名额比登天还难。郭俊卿咬咬牙,连夜剪掉及腰长发,把破棉袄往裤腰里一塞,对着镜子抹了把锅底灰。"我叫郭富,十八了!"她故意压低嗓子,把报名册拍得啪啪响。带兵的连长上下打量这个瘦得像麻秆的"小伙子",随手扔过去两颗手榴弹:"能投三十米就留下。"郭俊卿憋着一口气,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木柄手榴弹竟然飞过了土坡。连长乐了:"好小子,跟我走!" 进了部队才知道,装男人可比打仗难。夏天洗澡时,郭俊卿总是借口帮战友站岗;生理期肚子疼得直冒冷汗,她就偷偷用绑腿把腰勒得发青。有次急行军过河,她硬是把三个伤员背到对岸,自己却因着凉落下了病根。战友们只当这个"郭富"是个孤僻的新兵,谁也没发现他偷偷在月光下缝补带血的内衣。 1948年平泉战役,郭俊卿的四班成了突击班。面对60多个装备精良的敌人,她把仅有的十支老套筒分发给战友,自己握着把砍柴刀冲在最前面。子弹擦过脸颊时,她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红布包,里面是父亲唯一的遗物——半截铜烟嘴。"为爹娘报仇!"她嘶吼着扑向敌群,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直到浑身是血地倒在战壕里。这场战斗后,四班被授予"战斗模范班"锦旗,而郭俊卿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立功名单上。 随着战功越来越多,郭俊卿的秘密也像块巨石压在胸口。1950年春天,她终于在训练场上吐血昏倒。当女医生掀开她的衣服,看到密密麻麻的伤疤和缠在腰间的破布时,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军长贺晋年得知消息后,专门派人送来两斤红糖:"告诉她,部队永远是她的家。" 9月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毛主席握着郭俊卿的手说:"你比花木兰还厉害,是咱们新中国的好女儿!"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可郭俊卿却红着脸往后缩。她总说:"我就是个普通兵,打仗是本分。" 退伍后,组织要给她安排清闲的工作,她却主动要求去青岛服装厂当厂长。在车间里,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戴着老花镜研究缝纫机,手把手教女工们踩线。有人问她:"您立过那么多功,怎么不去享福?"她把扳手往地上一放:"享福?当年在冰天雪地里送信,马累死了我背着马鞍跑了二十里,那时候就想着等胜利了,得让老百姓都穿上暖和衣裳。" 1983年,郭俊卿在南京病逝。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她的枕头底下藏着个铁盒子,里面是褪了色的军装、三枚军功章,还有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和战友们在平泉战役后的合影,她穿着肥大的军装,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如今,赤峰烈士陵园的郭俊卿塑像前,总有人放上一束野菊花。孩子们听着"现代花木兰"的故事,会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呀?"大人们望着塑像上那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轻声说:"因为她心里装着比命还重的东西——是咱们中国人的骨气。"
1947年12月,整编第三师覆灭,两个旅长被打死,蒋介石骂道:“一年被消灭两次,
【1评论】【6点赞】
何其迪奥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一样可以做到,还能做得更好!!而不是要彩礼要房子![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