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一名贵州籍女司机驾驶白色宝马车(外地车牌)在辽宁营口某停车场入口处遭遇疑似碰瓷。老人主动靠近车辆并倚靠副驾驶位置,女司机停车后录视频取证,但老人要求关闭手机并威胁“不关手机就不解决”。老人见女司机报警后,迅速电话召集十余名家属到场,指责女司机撞人,并辱骂其“外地人”“开豪车讹钱”。老人随后倒地称心脏病发作,被救护车送医,家属持续施压要求赔偿。事发地点为监控盲区,且车辆未安装行车记录仪,导致关键证据缺失。警方介入后仍在调查中。 老人家属短时间内聚集,且事发地多次被指为“惯犯”选择的监控死角,疑似有组织作案。 女司机车速仅5-10公里/小时,老人无外伤,车辆无碰撞痕迹,且家属到场后老人突然倒地,被质疑“表演式碰瓷”。 当地人透露,此类碰瓷多针对外地豪车,若为本地车牌或普通车辆则不会纠缠。家属到场后未关注老人健康,反而集中攻击女司机,辱骂其“不尊重人”“诬陷好人”,甚至威胁删除视频证据。有网友指出,这种反应更像是施压手段而非正常维权。 多名网友称该老人疑似“职业碰瓷惯犯”,并扒出此前在长春、营口等地类似事件的模糊照片。 部分网友建议将此类行为定性为“敲诈勒索”而非普通碰瓷,呼吁法律严惩团伙作案。女司机为贵州籍东北文旅博主,此前积极宣传当地旅游,事件曝光后引发对营口治安及旅游环境的担忧。有评论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呼吁官方尽快澄清以维护形象。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若查实为碰瓷,涉事老人及家属可能构成“寻衅滋事”或“敲诈勒索”。若存在多次作案,可能升级为刑事案件。 营口警方已介入,但因监控缺失,需依赖目击证词及车辆技术鉴定。女司机表示将等待公正处理。 老人家属发布视频称女司机“误导舆论”,并放出剪辑后的监控片段,但因画面模糊且无直接碰撞证据,未能平息质疑。 此次事件折射出碰瓷行为的“职业化”与“团伙化”趋势,尤其是针对外地游客的恶意讹诈,可能对地方形象造成长期负面影响。法律层面需加强监控盲区治理、明确碰瓷量刑标准;公众则需提高警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事件最终处理结果将考验当地执法公信力与舆情应对能力。
昨天一姑娘刚选完车牌就被爸妈训了,浙A的50选1里挑了这个号。要我说车牌
【29评论】【6点赞】
楠安苑
受到惊吓,不小心油门当刹车踩了[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