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能成为国军高级将领,和夫人王竞白不无关系,王竞白不仅帮他升官发财,还为他生下四女一子,因此深得他的敬重和疼爱,可意外的是王竞白却与他反目成仇,哪怕他去世,也没来看他最后一眼,这是怎么回事呢? 1923年,王竞白在义父陈仪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 陈仪是国民党元老,又是丝绸商业银行和钱庄的大老板,由于膝下无子女,王竞白就成了他的心头宝,所以经常给王竞白寄钱,唯恐她在外吃苦受累。 生活宽裕的王竞白就成了附近中式饭馆的常客,并在那里认识了汤恩伯。 汤恩伯是浙江金华人,虽说是地主的儿子,可惜家资并不丰厚,当年就读体育专科学校时,学费还是由族里售卖了一处山林的树木才筹措到,毕业后他先是在小学当体育教员,后来不顾家人反对到援闽浙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浙军1师当少尉排长,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后,汤恩伯逃回家乡,在东皋警察所谋了个巡官的职务。 谁知汤恩伯在法院看到法官判决不公,竟拿石头砸法官的脑袋,犯下案子后他逃到了杭州,正在无计可施时,遇到了正准备到日本开中式饭馆的富二代童维梓,由于两人原是同乡好友,于是汤恩伯便跟着童维梓到了日本。 由于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不少,饭馆的生意并不差,童维梓便将饭馆交给汤恩伯打理,而汤恩伯也就在这时认识了王竞白。 王竞白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锦鲤体质,她原本是浙江绍兴杂货店主的女儿,由于父亲经商有道,家资颇丰,因此她才得以进了学堂,没想到小学毕业时,父亲突然病逝,而缺了父亲的打理,家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重男轻女的母亲不仅断了王竞白的学业,还准备把她嫁给镇上的富家子弟,读过书的王竞白当然不愿意做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于是向在杭州教书的哥哥王绍全求救,这才脱离了母亲的掌控,跟着哥哥到了杭州。 陈仪是王绍全的好友,聪明伶俐的王竞白很让他喜欢,想到膝下无子,于是经王绍全同意,收王竞白做了义女,自此后,王竞白就住进了陈仪家中,且一应费用由陈仪负担,而陈仪对她始终爱护有加。 汤恩伯看到王竞白时不禁怦然心动,特别是知道王竞白和陈仪的关系后,更是对她大献殷勤。 其实汤恩伯早年遵父母之命,已经在老家迎娶了妻子马阿谦,且还育有一子,但毕竟是包办婚姻,他对马阿谦实在没有感情,而王竞白不光肤白貌美,还能让他借助陈仪的权势在事业上飞黄腾达,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把王锦白娶回家。 相恋一年后,汤恩伯就迫不及待向王竞白求婚,但王竞白认为这是人生大事,不能不告知于她有恩的养父,所以并没有马上答应。 1925年,王竞白带汤恩伯见陈仪,看到汤恩伯长得一表人才,陈仪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只要能恢复单身,就同意将女儿嫁给他。 喜出望外的汤恩伯不顾马阿谦多年来替他照顾年迈的父母,硬是逼着马阿谦离婚,甚至为了取悦未来的岳父大人,就连亲儿子也撵出了门。 1926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陈仪保送)后,时任师长的陈仪就安排汤恩伯在他手下做少校参谋,并为他和王竞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随后更是将他引荐给了老同学蒋介石。 碍于情面的蒋介石自然对汤恩伯非常照顾,因此汤恩伯的升职如坐上了直升飞机一般,到抗战结束后,他就被任命为京沪卫戍区总司令加上将衔,仅数月又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 汤恩伯深知自己能成为国军将领中的风云人物,离不开王竞白在养父面前的美言,因此对她既敬又爱,遇事多与她商量权衡,小夫妻的感情那是蜜里调油。 对于陈仪,汤恩伯更是视之为父为师,感激零涕且以儿子自居,所以陈仪对这个懂得感恩的乘龙快婿很满意,不仅处处为他盘算,还将他视为心腹。 1948年,国军败像已现,陈仪决定拉汤恩伯起义投诚,于是写信给汤恩伯,并在信中分析了当前局势,表明唯有投奔共产党才有光明未来。 没想到汤恩伯扭头就向蒋介石告告密,于是陈仪被囚,后被押送至台湾处以死刑。 汤恩伯的恩将仇报和不仁不义让他遭到了不少人的指责和谩骂,不仅如此,蒋介石也看不上失败的人,因此到台湾后只给他一个战略顾问的虚衔。 最怨恨汤恩伯的还是王竞白,她不顾汤恩伯的拦阻,执意在家中设灵堂祭拜吊孝,不久更是和汤恩伯一刀两断,带着三女一儿移居美国,只给他留下幼女汤国丽(有一说是小妾所生)。 由于家资大部分被带走,又不得蒋介石重用,因此汤恩伯的生计陷入了困窘。 1953年,汤恩伯患上肿瘤,向蒋介石申请到日本治病,蒋介石却认为像他这样犯过大错的人不值得国家花钱送到国外治疗,所以批示“就地医治”。 1954年,随着病情恶化,汤恩伯只能再次申请到日本就医,结果拖了一个月,蒋介石才勉强同意,没想到汤恩伯却因输血不慎意外死在了日本医院。 汤恩伯死后,王竞白并没有带着儿女赶来参加葬礼,这样一来,葬礼上唯一的直系亲属就只有年幼的汤国丽,再加上大家都鄙视他恩将仇报的卑劣行径,因此来吊唁他的人寥寥无几,对于这个结局,估计不少人都觉得他是罪有应得吧。
汤恩伯能成为国军高级将领,和夫人王竞白不无关系,王竞白不仅帮他升官发财,还为他生
底层史观吖
2025-04-15 10:16:17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