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功德林第一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中,有个叫卢浚泉的中将,他在镇守锦州的时候拒不投降,比较死硬,但却获得第一批特赦。这让他的顶头上司范汉杰颇为不服,认为他没资格。那么,卢浚泉为什么能获得第一批特赦呢? 卢浚泉出生于1899年,是云南昭通人,作为彝族大奴隶主后裔,他就算混吃等死也比一般人的生活过得滋润,然而他读了书,知道什么是忠君报国,于23岁考入云南讲武堂。 后来得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又前往广州投考,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军事基础,因此他在一众学员中脱颖而出,毕业后更是成功留校,担任黄埔三期中尉队长。 1927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卢浚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回到云南担任滇军98师中校参谋。 当时的云南也正处在动荡时期,各路军阀争权夺利,都企图通过枪杆子实现愿望,最终龙云在争斗中夺得权力,彻底掌控了云南,成为了“云南王”。 卢浚泉比龙云小15岁,但论辈分他却是龙云的幺叔,再加上龙云也急需人才,所以卢浚泉获得了重用,一路官运亨通,没过几年就升至团长。 抗战期间,卢浚泉多次率领滇军与日军顽强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而他也因此升任为陆军第93军军长,在抗战胜利后,更是作为军队代表前往越南参加了日军投降仪式。 然而蒋介石由于忌惮龙云在云南的权势,竟暗中指使杜聿明在昆明发动政变,将龙云从云南省主席的位置上给拉了下来,并软禁在重庆,为了不引起滇军的反感和不满,于是出身滇军的卢汉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云南王”。 卢汉的威望不如龙云,再加上蒋介石也不愿意让卢汉做大做强,所以在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就将一部分滇军调至东北,参与和解放军的战争,这其中就包括卢浚泉指挥的第93军。 卢浚泉先是归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指挥,至1948年,时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走马上任后,他及他所在的第六兵团便被纳入范汉杰指挥的部队序列,而卢浚泉则受蒋介石拉拢,先后担任锦州警备司令和第六兵团司令官。 其实,卢浚泉在东北战场上由于一直驻守锦州,因此指挥作战的机会并不多,不过他感激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所以当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后,他还是很想在战场上有一番作为。 然而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的行径却让卢浚泉颇为心寒。 原来这些嫡系将领根本瞧不起他这个滇军将领,认为他指挥的是杂牌军,所以不光不信任他,还处处刁难他。 比如范汉杰就派亲信杨兆铭对卢浚泉严密监视,还比如卢浚泉想储备一些弹药和补给,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斗,可国军设在锦州的兵站却迟迟不给补充。 在解放军打到了锦州城下时,卢浚泉还给炮兵部的总指挥黄永安发电,希望能得到炮兵支持,但黄永安却以“没有炮弹”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 总之卢浚泉所遭遇的这一切都让他心灰意冷,对战斗取得胜利更是不存幻想。 让人意外的是,当龙云派人秘密联系卢浚泉,让他带滇军起义 ,卢浚泉虽然没有拒绝,却迟迟没有行动。 眼看滇军就要全军覆没,龙云情急之下只得恳请旧友卫立煌帮助卢浚泉及93军残部撤退。 卫立煌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又和龙云交情深厚,因此他让卢浚泉乘飞机前往沈阳,从他那里拿撤退命令,好撤离锦州,可卢浚泉仍没有行动,以至卫立煌不得不亲自来锦州准备带卢浚泉离开,没想到卢浚泉竟避而不见。 最终在锦州城被解放军攻破后,卢浚泉带着残部化装成百姓出逃,可惜他们目标太大,再加上又是一口云南口音,因此很快就被解放军识破,而卢浚泉也只得承认了他的真实身份。 被俘后的卢浚泉对解放军并不抵制,反而处处配合解放军,比如他写信劝说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让长春得以和平解放。 在被关进功德林后,卢浚泉不光主动交代犯下的罪行,还积极改造,当然他能首批特赦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劝降曾泽生立有大功;二是沾了卢汉和龙云起义的光。 当然,也有人不理解卢浚泉明明有起义和撤退的机会,为什么他却都放弃了? 对于这个问题,卢浚泉在晚年说过原因。 他说一是要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在战事最为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曾亲自给他发电报,并在电报中与他称兄道弟,让他很受感动。 二是他要是起义或者撤退,以蒋介石的性格势必会对远在云南的卢汉各种打压,为了保全卢汉的实力,也为了效忠蒋介石,他最终放弃了命运转折的机会。 如此看来,卢浚泉这个被国军将领歧视的中将军长倒也很有些情义了。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