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后,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悼念她的人,可刚去世不久的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却几乎无人关注,要知道张纯如为南京大屠杀研究和传播做出过巨大贡献,而张绍进在女儿去世后,仍在继续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这段真实的历史。 张绍进出生于江苏涟水,父亲早年读北京大学,后转入南京中央大学,年轻时做过县长。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张绍进还不足1岁,但他年少时听到很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因此对那段历史非常清楚。 从台湾大学毕业后,张绍进于1962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物理系,并与妻子张盈组团双双取得哈佛大学博士。 1968年,张纯如出生。 对于这个女儿,张绍进倾注了很多关爱,由于是美国很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张纯如的学习生涯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多年后张纯如仍说:“父亲是我的榜样。” 在教育上,张绍进考虑到女儿是在美国出生,因此不光让她大量阅读,还会帮助她了解中国,比如故乡,还比如抗战和南京大屠杀,这引起了张纯如的好奇,于是她就去图书馆查资料,结果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不仅如此,连历史老师也从未讲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正是这个局面,让张纯如萌生了要把南京大屠杀写出来的愿望。 1994年,张纯如在写完《钱学森传》后,受邀到加州库比蒂诺参加一个侵华日军暴行的会议,在那里她看到了许多惨绝人寰的照片,让她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她意识到西方国家只是一味地谴责法西斯的罪行,却没有人知道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心中顿时充满了愤怒,于是她决定把南京大屠杀传播开来。 一些历史学者得知张纯如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她,为她提供了不少资料,同时她还到美国国家档案馆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然而她所掌握的资料仍不够详尽。 1995年,为了能获得更严谨的资料,张纯如来到了中国南京,开始寻找一个又一个亲历者,并通过采访获得第一手资料。 当时正是盛夏,南京的高温让张纯如患上了水土不服的病症,不过此时的她只想让南京大屠杀被世界所知,所以她不顾身体的不适去拜访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每天的工作时长更是达到10个小时以上。 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那些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张纯如不光印证了之前所掌握的资料,而且对资料进行了更多补充。 除此外,张纯如还找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外国亲历者拉贝先生,通过他的回忆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景。 不仅如此,张纯如还采访了不少日本老兵,这些年岁已高的老兵出于忏悔之心,承认了他们在南京城里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比如砍头、剖心、分尸等。 每次的采访都让张纯如气得浑身发抖,在写作的过程中她常常不能自控地大哭,甚至每完成一个章节,她就不得不让自己暂停下来,因为那些血淋淋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在她的大脑里盘桓,让她噩梦不断。 3年后,当《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时,张纯如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由于张纯如在书中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因此这本书在欧美发布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快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且雄踞榜首2个多月,同时还被评为年度读者最喜爱的书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还被翻译成了15种语言,销量更是达到了30多万册。 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真相的同时,日本国虽然压力很大却始终不肯道歉,反而在书中挑毛病,说张纯如的内容夸大其辞,不仅如此,张纯如还频繁被电话骚扰,甚至还接到过包着子弹的恐吓信。 这些下作的手段反而激发了张纯如的昂扬斗志,她说:“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我要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声。” 然而由于了解太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张纯如的精神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以至于她在作品完成很久,仍无法平复悲痛和愤怒,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给丈夫留下遗书,随后饮弹自杀,将生命定格在了36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张绍进的悲伤难以言表,不过有一件事却鼓舞了他。 2005年,日本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遭到了网民的联合签名抗议,媒体也纷纷表示,张纯如揭露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却不敢承认没有资格加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纪念馆的馆长也在文章里写道,每一位到纪念馆的外国人都带着张纯如的这本书,可见这本书的影响有多大。 同时,日本方面却对张纯如大肆抹黑,这让张绍进十分生气,于是他举起女儿手中的火炬,决定继续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他不光在欧美国家积极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还多次带团到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纪念馆去缅怀那段血泪史。 2025年1月25日,张绍进在美国加州病逝,享年88岁。 张绍进曾说:“把历史真相公布于众,是中国人的使命,也是纯如的遗志。”正是张绍进的爱国情怀,让从未在中国生活过的张纯如对国家的历史才有了使命感,所以她说父亲是她的榜样,一点也没错。 如今,张绍进已经葬在了张纯如的身边,这对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父女终于相聚了。
大S去世后,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悼念她的人,可刚去世不久的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却几乎
底层史观吖
2025-04-15 10:24:5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