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弃暗投明了; 卫立煌:弃暗投明了; 刘文辉:弃暗投明了; 四川王是刘湘,而刘文辉却是刘湘的堂叔,但事实上刘文辉比刘湘小6岁,刘湘在抗战期间因病死亡之后,刘文辉就在川军中逐渐变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我党的号召之下率部起义,当时和刘文辉一起通电起义的还有邓锡侯和潘文华。 1895年,刘文辉出生于一个与将军府息息相关的家族。早年,他在保定军校接受了正规的军事教育,这是他日后军旅生涯的基石。 在那个时代,家族关系在军阀割据的局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湘尽管年长刘文辉七岁,但两人的关系超越了常规的年龄界限,共同在四川的政治与军事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戏剧。 1927年,北伐成功后,蒋介石为了整合力量,重新配置了军事和行政领导人。刘文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而刘湘则担任第21军军长及川康绥抚委员长。 然而,权力的平衡总是微妙且易变。刘文辉和刘湘的关系因战略利益的差异而逐渐生变,尤其是在1938年刘湘去世后,刘文辉成为了四川军政的核心人物。 1941年3月的一次重要会晤,在雅安刘文辉的府邸中举行。中共中央代表华岗的到访,开启了刘文辉与中共合作的大门。此后,周恩来与刘文辉的会面,更是深化了这一合作关系,刘文辉开始明确表达他对抗蒋介石统治的政治立场。 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不断进逼,蒋介石试图在西南做最后的抵抗。在这一背景下,蒋介石曾两次召见刘文辉,试图稳固其忠诚。但刘文辉的已经倾向于新的政治力量。 1949年12月7日,刘文辉被蒋介石召至成都军校商讨决战事宜,感到其中有诈的刘文辉选择了不出席。随后,他与同僚邓锡侯逃离成都,前往彭县,并最终在那里宣布起义,彻底与国民政府决裂。 1949年12月8日,蒋介石派遣王缵绪将军去追赶刘文辉。王缵绪见到刘文辉时,试图以蒋介石的名义安抚他,提出可以让蒋经国来做人质,保证安全。然而,刘文辉和邓锡侯已决心起义,拒绝了这一提议。 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与潘文华一起宣布起义,这一消息在成都迅速传开,使得成都社会局势更加动荡。蒋介石收到消息后,决定立即撤离成都,前往台湾,并命令胡宗南严厉打击刘文辉的势力。 12月10日,蒋介石得知刘文辉计划扣留他的电报内容后,怒不可遏。在紧急会议上,他命令胡宗南炮轰刘文辉的成都住宅,并准备在刘公馆安置炸药。胡宗南遵命行事,调动成都的防卫力量对刘文辉的部队进行围剿。 12月13日,成都城内战火纷飞。盛文将军部署部队包围刘公馆,并在深夜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虽然盛文本想彻底毁灭刘公馆,但担心火势会蔓延至无辜民众家中,最终决定限制使用重武器。 攻击中,刘公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门坊被炸毁,守卫死伤无数。然而,刘文辉的命运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在胡宗南部队撤退后的两天真空期,原本埋设在刘公馆内的炸药未被引爆。 12月27日,刘文辉返回成都,尽管家财被洗劫一空,他仍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他和他的家人终于安全无恙,这让他的负担稍微减轻了一些。 在之后的岁月里,刘文辉被我党重用,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副主席,与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共同负责这一地区的重建与治理。 1959年,刘文辉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重大转折。那一年,已经65岁高龄的他,被调往远离家乡的北京。在北京史家胡同的宁静生活中,刘文辉担任起了国家林业部部长的重责大任。 在林业部长的岗位上,刘文辉不满足于仅仅在办公室内指挥筹划,而是频繁深入到林业的第一线,亲自调查研究,了解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深山老林还是边远山村,他都身体力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致力于推动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这些实地考察,使他能够从基层收集到第一手资料,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然而,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国,刘文辉也未能幸免于难。在这一动荡的岁月中,周恩来总理出于对老将军的保护,安排他住进了解放军医院。1972年,在一次不幸的事故中,刘文辉不小心摔断了腿,这对于年事已高的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975年,刘文辉在病榻上接受了全国人民的再一次召唤,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常委。同年,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这一消息无疑是对他及其家人的又一重击。 1976年1月,当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传来,刘文辉深感国家的一大柱石倒塌,个人的心情无比沉痛。即使身体状况已极为不佳,他还是坚持要人用担架抬他前往北京医院,以此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哀悼和最后的敬意。 1976年6月,刘文辉终因病情恶化,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弃暗投明了; 卫立煌:弃暗投明了; 刘文辉:弃暗投明了; 四川王是刘湘,
品古观今吖
2025-04-15 10:17:40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