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贺龙元帅到天津开会,期间请杨勇吃饭。饭桌上,服务员端来一瓶茅台,贺龙看到后,勃然大怒,对服务员说道:“把你们领导叫来!” 1930年,贺龙这位将来的元帅正以两把菜刀作为起点,在湖南桑植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身为一名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他对于农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他的这一生,无疑是对党和人民的全心奉献,历史上的他被誉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与他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形象相对,贺龙的私人生活则显得更为温和和亲民。他的子女和长期共事的老人们描述他为人平易近人,宽容豁达,待人真诚热情。即便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对战士们和普通百姓同样展示出关心与爱护。在1942年至解放战争时期,贺龙担任多个重要职务,推动了大片地区的解放。 一个特别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一个老乡赠给贺龙一双布鞋,以此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关心。尽管非常感动,贺龙坚决拒绝接受这份礼物,他的坚持不仅是出于对自己和战士同甘共苦精神的坚持,也是对军队纪律的严格遵守。 贺龙的军事生涯并未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结束。1954年,他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和军委副主席,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和战役。到了1964年,他还负责国家体委主任,致力于中国体育事业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在他的推动下,全军的训练水平显著提高,成就了部队在体育和军事技能上的卓越表现。 1964年,天津宾馆里迎来了贺龙、杨勇等一行重要领导人,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军事大比武做准备工作。一番热烈讨论后,时间已近中午,众人这才发现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 服务员领着一行人来到餐厅,可当一道道珍馐佳肴摆上桌时,贺龙的脸色却变得愈发阴沉。"这是在干什么?!给我们摆这样的宴席,把我们当什么人了?"贺龙拍案而起,在场的人个个大气都不敢出。 宾馆经理赶紧赶到,连连赔礼道歉,解释道是想让领导们吃好喝好。贺龙却更加恼火,呵斥道:"你们忘了毛主席的教诲吗?勤俭建国,杜绝浪费!这一桌子菜,不觉得太奢侈了吗?" 1934年,红军刚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陕北,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贺龙亲自下厨,用一锅炖肉犒劳红军将士。那时物资匮乏,一锅肉就足以让大伙儿吃一顿好的了。 而如今,时过境迁,贺龙却从未忘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他严厉斥责宾馆的做法:"你们要记住,再大的领导来,标准就是两荤一素三个菜,超出这个标准,我就罢吃!" 两天后,周恩来总理率队来津视察工作。然而当看到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时,周总理和贺龙又一次勃然大怒。"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来工作还是来吃喝的?赶紧给我换掉!" 而此时,贺龙已不见踪影。原来,他又一次"罢吃"了,和战士们一起吃去了。在场的人无不羞愧难当,也对这位老一辈革命家肃然起敬。 时至今日,每逢宴请贵宾,天津宾馆仍然恪守着贺龙定下的"三菜一汤"标准。 在贺龙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的朴素生活和亲民的行为。据史料记载,贺龙曾在青岛海军学校的一次视察中,展现了他的非常规接待偏好。 原本,学校按照严格的军事礼仪进行布置,以迎接这位高级领导的到来。然而,当贺龙到达时,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接受传统的军事敬礼和检阅,而是直接走向等待的士兵,与他们握手,拉家常,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这种亲切的行为迅速化解了原本严肃的氛围,使得整个接待场合变得轻松和蔼。 此外,他对待生活的严格要求也表现在对后代的教育上。贺龙要求自己的子女们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家风。他甚至在家庭中实行严格的规矩,不允许浪费一粒米,桌子上的米饭也要一一捡起吃掉。这种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被他严格要求传承给下一代。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在给部队上党课时常用生动的实例来说明党与群众的关系。他经常用一碗小米、一双黑布鞋和一碗放着小鱼的水来形象地解释党群关系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是鱼,群众是水,鱼离了水就无法生存。”
1954年,贺龙调任国家副总理。有一次,贺龙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毛主席和贺龙两人
【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