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得知黄埔军校自己的老师瞿秋白被俘,并且羁押

趣叭叭呀 2025-04-15 11:12:26

1935年2月,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得知黄埔军校自己的老师瞿秋白被俘,并且羁押在福建省长汀的师部,心情十分焦急, 匆匆从外地赶回来。 1935年2月,一个名叫林祺祥的男子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被捕。这个男子实际上是化名,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由于身体孱弱,瞿秋白没能参加中央红军的长征,而是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中央决定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可惜半路上被捕。 瞿秋白是一位革命先驱者,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共产党。1923年回国后,他与邓中夏等人筹办上海大学,出任社会学系主任兼教务长,致力于培养人才。此后,瞿秋白逐渐成长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瞿秋白虽然在长征前已不再位列中央政治局,但作为中央局宣传部长,他仍是重要人物。他的被捕很快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轰动。 瞿秋白起初隐藏身份,以"林祺祥"之名应对敌人逼供。然而,被俘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了瞿秋白已被捕的情报。敌人又让叛徒郑大鹏指认,"林祺祥"的身份最终暴露。敌人如获至宝,派大队士兵将瞿秋白押解到长汀,囚于第36师师部。 在社会各界试图营救瞿秋白的过程中,著名作家鲁迅行动最为积极。鲁迅与瞿秋白虽然到1931年才在上海初次见面,但早在数年前,两人就通过书信互通有无,在文学和思想上进行交流。鲁迅对瞿秋白的文才和翻译水平极力推崇。 1932年11月起的8个月内,鲁迅三次接瞿秋白夫妇到家中避险。瞿秋白被捕后,曾以化名给鲁迅写信告知。鲁迅得知消息,立即与陈望道商量营救事宜。起初打算以公开方式营救"林祺祥",但瞿秋白真实身份曝光后,鲁迅转而请蔡元培通过国民党高层进行营救。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翻云覆雨之中,瞿秋白的生平与牺牲成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章节。作为一个涵盖了教育家、社会学家及革命家多重身份的人物,瞿秋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最终的命运则牵动了国民党内部的多方势力。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他的家庭虽不富裕,却提供了一个充满书籍的学习环境。1922年,经过陈独秀的邀请,瞿秋白结束在欧洲的学习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教育与政治生涯。 瞿秋白的才华不仅在于他广博的学问,还在于他的教学方法。在上海大学任教时,他所设置的近40门课程中,社会学系的课程尤为受欢迎,不仅本系学生,连其他学科的学生和教师也经常来听他的课。他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许多人只得站在教室外的走廊听课。瞿秋白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导师一起穿越古今中外。 除了在教育界的成就外,瞿秋白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是五卅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然而,这些政治活动也让他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 1934年,瞿秋白被捕,关押在宋希濂指挥的第36师师部。宋希濂,这位曾在黄埔军校听过瞿秋白演讲的学生,对他有着深厚的敬仰之情。他在囚禁瞿秋白期间,提供了相对优待的条件:一间宽敞的房子,供给文书和日常所需,并允许他在房间门口散步,禁用刑具。 在国民党内部,关于瞿秋白的最终命运,意见分歧极大。一方面,如蔡元培等文化界人士多次向蒋介石表达,希望能够保全瞿秋白的生命,认为他的才华不应该就此湮灭。另一方面,包括戴季陶在内的一些国民党元老则认为,为了立党国之威,应当严惩不贷。 蒋介石在这场争议中选择了一个折中的策略,他提出了一种既软又硬的处理方式:优先劝降,如果失败再考虑极端措施。他甚至提出让瞿秋白迁往南京养病,以平息政治风波,但瞿秋白坚决拒绝了所有劝降的尝试,他表示宁愿死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信仰和历史。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长汀县城西的罗汉岭被处决。在他被带往刑场的那一天,他表现得极为从容,他换上了整洁的服装,悠然自得地泡了杯茶,点了一支烟,留下了他的绝笔。他的绝笔中流露出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接受。在走向刑场的路上,他高唱《国际歌》,用歌声表明他未曾动摇的信念。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