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博弈:中国底气十足,美国困境尽显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中美贸易的对抗备受全球瞩目。俄罗斯经济专家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深刻揭示出这场贸易博弈背后的真实态势——中美贸易实质断裂,然而中国撑得住,美国却先顶不住。
高达145%和125%的互征关税,如同两道难以跨越的壁垒,让两国贸易近乎停摆。一旦关税超过100%,商品价格飙升,市场难以承受,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甚至消失。双方虽都承受着压力,但处境却大不相同。
中国2024年出口总额达3.58万亿美元,销往美国的仅占14.7%。即便失去美国市场,广阔的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成的庞大市场,足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方向。而且,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原本出口美国的商品,通过合理调整价格与销售渠道,完全能够在国内找到出路。像家电、服装、日用品等品类,在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不容小觑,企业只要及时转变思路,就不会因失去美国市场而陷入绝境。
反观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一旦失去中国商品,寻找替代品并非易事。中国生产的医疗器械、工业原料、机电设备等,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在全球都极具竞争力,尤其是机器零部件和稀土材料等关键物资,中国更是稳定供应的关键力量。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致使商店货架上中国货价格翻倍,最先叫苦不迭的便是美国消费者。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开支大幅增加,普通百姓对相关政策的不满情绪必然日益高涨,特朗普政府面临的民意压力也将与日俱增。
从全球贸易的视角来看,美国给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在其他国家虽能找到替代,但在质量、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上往往难以企及中国。例如汽车零件可找德国,日用化工品可寻印度,电子产品能从越南补上部分缺口,然而这些替代方案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这场中美贸易战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更是给全世界上了生动一课。当各国目睹美国对中国加征145%关税却未能达成目的,反倒让自身陷入货架空空、物价飞涨的困境时,那些长期受美国霸权欺凌的国家从中得到启示:与美国对抗并非毫无胜算,并非会陷入绝境。欧盟近期的动向便是例证,众多国家不再盲目追随美国。
美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已陷入两难境地,继续加关税,民众生活将更加艰难;取消关税,又等同于承认失败。而中国凭借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完全有能力平稳度过这场危机。时间越久,美国民众对政府贸易政策的不满就会越强烈,美国政府面临的内部压力也将愈发沉重。中美贸易归零后,中国近3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抗压能力。美国试图将中国挤出全球产业链的行径,不仅未能得逞,反而让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诗人活下去
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时,与美国的贸易为零,中国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