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闲赋在家的陈明仁,成了各方拉拢的对象,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都发来邀请,好友提醒:“胡宗南那边,你不能去!”
陈明仁称得上是国军名将。
四平之战中,时任国军71军军长的陈明仁,通过撒豆成兵等战法,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林彪一生中很少打败仗,却在四平吃了大亏,国军中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将领少之又少,陈明仁就是其中之一。战后,陈明仁也凭借在四平的大胜,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还升任国军7兵团的司令长官。
正常来说,以陈明仁的表现和能力,在国军中应该有大好的前程,谁曾想,陈明仁刚在四平打了一个大胜仗,没多久就被撤职了。
撤职的理由,是陈明仁纵兵抢粮,在守四平时,陈明仁用了撒豆成兵的战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大豆撒在阵地前,这样,解放军战士在冲锋时,踩到了滚动的大豆,就会滑倒,进而被国军的子弹打中。
在使用撒豆成兵的战术时,陈明仁就动用了一大批大豆,这批大豆,是一些国民党军政人员囤积下来的,他们准备倒卖赚差价。由于情况特殊,陈明仁直接就动用了这批大豆,等四平之战结束后,他又用这批大豆的收购价补偿给这些国民党官员。
这些官员对此就不满了,认为陈明仁赔的太少,就向陈诚告状。当时,陈诚刚到东北,成了东北军政的一把手,上任后,陈诚就撤换掉了一批将领。
因为陈明仁不是陈诚的亲信,陈诚在撤换将领的时候,就想把陈明仁也换掉,改让自己的亲信接替陈明仁担任新的7兵团司令长官。
见有人举报陈明仁,陈诚大喜,就以陈明仁纵容部下抢大豆的理由,要求把陈明仁撤职查办。
正常来说,陈明仁在四平打了胜仗,迫不得已动用了一些物资,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却要将这个大功臣撤职查办,肯定会让很多人寒心。但陈诚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不会想那么多,就向蒋介石告状。
蒋介石念及陈明仁守卫四平有功,认为将他撤职查办实在不妥,也没有追究陈明仁的所谓罪行,不过陈明仁还是被调离了东北,而后担任虚职。
也就是说,陈明仁虽然没被“查办”,却被“撤职”。
一想到自己立了那么多功劳,却落得如此下场,陈明仁对蒋介石就有些失望,干脆闲赋在家,不想理会国民党的那些事情。陈明仁的能力摆在那里,陈诚不想用他,有的是人用他。
1948年秋,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等人,都看中了陈明仁的能力,3人都想拉拢陈明仁。
听说胡宗南3人要邀请陈明仁去任职,有好友就提醒陈明仁:“胡宗南那边,你可不能去。”
陈明仁好奇道:“这又是为何?”
好友解释:“胡宗南虽是西北最高指挥官,但其内部派系复杂,你性格刚直,不善奉迎,恐怕难以适应这种环境,胡宗南那边,不适合你。”
陈明仁听完,觉得好友说的有道理,就不想去胡宗南那里了。这样,摆在他面前,就只有投奔杜聿明和白崇禧两个选择,陈明仁经过分析,认为投奔白崇禧,是最佳选择,因为他能得到更多好处。
陈明仁和杜聿明是同窗,之前,两人一起在东北打过仗,私交确实不错,但杜聿明这时候只是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而陈明仁和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关系又一般,他去了杜聿明那里,最多就是当个军长。
而之前,陈明仁可是7兵团的司令长官。
当过兵团司令官的陈明仁,自然看不上区区一个军长的职务,他认为,杜聿明无法给他太多,给的不如白崇禧,所以陈明仁才选择投奔白崇禧。
陈明仁选择白崇禧,也有几个原因。
首先,白崇禧是桂系将领,和蒋介石有矛盾,而陈明仁因为先前被撤职一事,对蒋介石有所不满,杜聿明是蒋介石的嫡系,白崇禧与蒋介石有矛盾,对蒋介石不满的陈明仁,自然更倾向于白崇禧。
其次,白崇禧给的更多。
白崇禧许诺,只要陈明仁来了,就让他担任华中剿总的副总司令,这个职务,已经可以和杜聿明平起平坐了。除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白崇禧还给了陈明仁武汉警备司令的职务,并让他担任29军军长。
陈明仁原来是71军军长,陈明仁离开东北后,71军就被打散了,但陈明仁对71军仍有感情。
白崇禧还许诺,会帮陈明仁恢复71军的建制,并且新组建后的71军,仍由陈明仁指挥。
由于白崇禧给的太多,不仅给的职务高,还给了实际权力,比杜聿明给的好多了,所以陈明仁就选择了白崇禧。而白崇禧也没有食言,后来,他还组建第1兵团,并让陈明仁担任第1兵团的司令官。
在白崇禧这里,陈明仁确实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陈明仁虽然感激白崇禧,可先前的种种,已经让他对国民党失望透顶了,于是,1949年8月,陈明仁就带着第1兵团,在长沙起义,而后成了解放军的一员,并在1955年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