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由韩宗琦负责为其穿寿衣,可当韩宗琦接过卫士们递过来的寿

墨舞风华姿 2025-04-16 18:09:01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由韩宗琦负责为其穿寿衣,可当韩宗琦接过卫士们递过来的寿衣后顿时生气了:“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拿出这样的衣服?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你们对得起他吗?!” 周恩来1898年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落魄的书香门第,从小家里条件就不好。母亲和养母先后去世后,日子更艰难。十多岁时,他跟着伯父北上东北求学,冬天冷得手都冻僵了,还得裹着薄棉衣抄书。后来考进天津南开中学,又在南开大学读了段时间,1919年起漂洋过海,去日本、法国等地留学。在法国那会儿,他住阁楼,啃冷面包,熬夜看书,日子过得紧巴巴。 1924年回国后,他投身革命,先在黄埔军校干政治部主任,后来又在国民革命军混过。忙起来经常通宵批文件,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他在外交上帮中国争面子,内政上惦记着老百姓的日子,一辈子都在为国家操心。生活上,他抠得不行,衣服打满补丁也不换,袜子破了就自己缝,毛巾硬得跟砂纸似的还接着用。他常说,东西来之不易,浪费就是糟蹋劳动。 晚年他得癌症,病痛折磨得厉害,可还是硬撑着工作。1976年1月8日,他在北京去世,全国人民都难受得不行。他没儿没女,身后事也交待得简单。遗体解剖时,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身体瘦得皮包骨,手术疤痕到处都是。解剖完,遗体被冷冻保存,准备告别仪式。 到了整理遗容的时候,警卫员韩宗琦负责给周总理穿寿衣。卫士们拿来的是一件旧衬衣,领口磨得发白,袖子还有补丁。韩宗琦一看就炸了,觉得这也太寒碜了,怎么对得起总理。可他后来才知道,这是周恩来生前穿过的最好一件衣服。开会时穿,磨得皮肤发红也没换过。没办法,韩宗琦只能抖开这件衬衣,小心给遗体套上。因为周恩来瘦得太厉害,领口松松垮垮,最后还得用别针别住。 刮胡子的事儿也挺感人。周恩来住院时胡子长得乱糟糟,花白一片。理发师朱殿华接了这活儿,用温水敷脸,涂肥皂沫,小心翼翼地刮,生怕弄伤皮肤。一个多小时才刮干净,脸看着端庄了些。这件旧衬衣配上收拾齐整的脸,衬出周恩来一生的朴实。他用过的毛巾硬得能擦出红印子,实在没法用了才换新的。他早就说过,身后事一切从简,这件衬衣算是他最后的见证。 周恩来去世第二天,告别仪式开始了。灵堂里白花摆满,邓颖超站在棺材边,身体虚弱得站不稳。两天时间,全国各地的人赶来悼念,好多人在寒风里站着,手里攥着白纸花舍不得走。1月11日下午,遗体送到八宝山火化。灵车开出去时,路两边全是人,低头站着,有人抹眼泪,有人攥拳头。火化到深夜才结束,骨灰装进盒子运走,路边还有人不肯散。 最后,他的骨灰撒进了江河。工作人员把骨灰盒打开,灰烬随风飘进水里,融入波浪。他走了,可留下的精神像灯塔一样照着后人。他的节俭、奉献,还有对人民的感情,刻在大家心里,时间越久越让人敬佩。 说到周恩来的节俭,真不是装出来的。他当总理时,工资就那么点,自己吃饭还得掏钱。衣服穿到不能穿了才换,家具也是修了又修。他在医院住院,连病号服都舍不得多领一件。有人劝他改善下生活,他说国家还穷着呢,自己过得好点算怎么回事儿。他的车是辆旧红旗,开得吱吱响也不换新的。 这不是抠门,是真心为国家省。他管着那么大的摊子,心里装的却是老百姓。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他带头过紧日子,连身边工作人员都被他带着不浪费。他去世时,家里没啥值钱东西,存款也少得可怜,全留给了国家。这种精神,现在想想都让人鼻子发酸。 那件寿衣的事儿,就是他节俭的缩影。韩宗琦生气,是因为他觉得总理这么伟大的人,不该穿这么破的衣服走。可这恰恰是周恩来的选择,他活着时就没讲究过,走的时候也没想给自己添光彩。他用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0 阅读:32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