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柴意新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几十名士兵,向蜂拥而来的上千日军,发起了

文史记叙录 2025-04-17 15:04:16

1943年10月,柴意新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几十名士兵,向蜂拥而来的上千日军,发起了决死冲锋。

常德,这座位于沅江北岸的城市,日军的铁蹄踏破了平静,一场攸关生死存亡的战斗即将打响,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士兵,都将面临着命运的拷问。

那一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双方都在寻找着突破口,日军高层的目光落在了常德,这座洞庭湖平原上的粮仓,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还能为日军提供大量的粮食补给。

更重要的是,攻占常德可以牵制中国第六战区的兵力,减轻对其他战线的压力。

情报很快传到了第六战区,常德的守军是74军57师,这支部队虽然骁勇善战,但在此前的鄂西会战中损失惨重,经过补充后依旧缺员严重,总兵力只有8000多人。

紧要关头余程万向74军军长王耀武发去了求援电报,他希望王耀武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度过这个难关。

王耀武接到电报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个决定关乎57师的生死存亡,也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他决定派遣副参谋长柴意新前往常德。

柴意新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作战经验丰富,军事才能出众,他在王耀武面前表现出色,深得王耀武的赏识和信任,王耀武相信,柴意新一定能够帮助余程万打好这场仗。

但王耀武的考虑,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余程万,他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的,那就是为柴意新的前途铺路,他希望柴意新能够在这场战斗中多立功勋,为将来的升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柴意新到达常德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准备中,他临危受命,兼任了57师169团团长,这个少将团长的身份,在当时的57师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11月份,日军集中了大量兵力,对常德地区发动了强攻,第六战区的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迅速崩溃,日军的进攻迅猛,短短十几天就逼近了常德城,常德外围的战斗异常惨烈。

在德山、河洑山等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河洑山是常德西部的咽喉要道,171团2营营长阮志芳率领全营官兵,在此与数倍于己的日军血战数日,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常德东面的岩包阵地,169团1营营长杨维钧率领不足百人的部队,同样坚守阵地五天五夜,直至弹尽粮绝,壮烈殉国。

外围的防守点接连被攻破,常德城现在成了一座孤岛,日本军队派出坦克和飞机,对常德城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余程万带领下,57师士兵与日军在街巷里激烈对抗。

他们依托残垣断壁,与日军逐街逐屋地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

在北门的贾家巷,面对日军坦克的猛烈冲击,排长殷惠仁和十几个战士紧握手榴弹,毅然冲向敌军,英勇牺牲。

在中央银行附近,57师最后的阵地,官兵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抵抗着日军的疯狂进攻。

随着战斗深入,常德城里的情势变得愈发紧张,援军迟迟未至,弹药也即将耗尽,余程万意识到,常德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1943年12月2日,常德城内的气氛凝重而紧张,日军的包围圈已经越来越紧,57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深夜,余程万把主要军官召集在一起,召开紧急会,会上,大家讨论着如何突破重围,寻找生机,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无奈。

就在这时,柴意新站了出来,他自告奋勇,要求留下来殿后,为余程万等人的撤退争取时间,他的请求,让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余程万原本不愿意接受柴意新的提议,他知道,柴意新的妻子还怀着身孕,孩子随时都可能出生,他不忍心让柴意新冒着生命危险,留在这个危险的地方。

但柴意新却铁了心,他宣称,要与常德这座城市生死与共,要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的撤退开辟一条血路,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心。

最终,余程万被柴意新的勇气和忠诚所打动,他同意了柴意新的请求,决定让他留下来,率领一小部分士兵,进行最后的抵抗。

凌晨时分,余程万率领着200多名残兵,从西门突围而出,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离开了这座危城,而柴意新,则和数十名士兵留了下来,准备迎接日军的最后一击。

天亮后,数千名日军向57师的最后阵地发起了猛攻,炮火轰鸣,硝烟弥漫,战场上到处都是血肉横飞的场景,柴意新和他的士兵们,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英勇奋战。

他们明知自己必死无疑,却毫不退缩,激烈的战斗过后,柴意新和他的士兵们全部战死,常德,这座英雄的城市,最终还是沦陷了,但他们的牺牲,却永远铭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不久后,余程万率领部队反攻,成功夺回了常德城,当他找到柴意新的遗体时,悲痛万分,他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战友,一位真正的英雄。

0 阅读:21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