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香港遭特大旱灾,港府向内地求救。不救,香港将是一座死城,中国可趁此要

文史记叙录 2025-04-23 09:52:33

1963年,香港遭特大旱灾,港府向内地求救。不救,香港将是一座死城,中国可趁此要挟回归;救,可中国当时很穷,救还是不救?

香港一如往常地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让人陶醉,隐匿在繁华背后的,是一场逐渐逼近的灾难——干旱。自1962年底开始,香港的气象台就频繁发布预警:降雨异常减少。

进入63年,局势急转直下,九个月不见一滴雨,水库告急,水塘见底。仿佛大自然在无声地对这座都市展开考验,一场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正悄然酝酿。

香港人本有着充足的雨水储备,但这一年,大自然没有怜悯这座繁忙的城市。居民们发现,生活中的最基本需求——水,竟然成了奢侈品。供水被迫实行严格的限时供应措施:最初每天八小时,后来是四小时,最终每四天才供水四小时。

当水龙头再一次拧开时,只剩下滴答的回声。街上,排队取水的队伍从清晨延续到深夜,孩子们提着水桶,小心翼翼地走过蜿蜒的街巷,生怕洒出宝贵的水滴。

水荒如影随形,不仅仅侵蚀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使得工厂停产,经济陷入停滞。香港这座一向引以为豪的“东方之珠”,此时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作为当时的殖民地,港英深知自己解决不了这场旱灾所带来的恶果。唯一的出路,便是向中国大陆求救。

彼时,香港中华总商会的李兆基是一位有远见的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关注民生的慈善家。面对旱情的日益严重,李兆基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明白,一旦水资源告罄,350万香港市民将陷入困境。无论是百姓,还是商界,甚至港英政府,所有人都寄希望于大陆的援助。

李兆基主动找到了港九工会联合会的张达明。两人坐在中华总商会的会议室里,桌上一杯茶水也成了稀罕的象征。“香港挺不住了,不能再等了。”李兆基看着张达明,语气中带着急切,“我们必须向内地求助,再这样下去,这座城市就会变成死城。”

张达明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虽说彼时中国大陆自身也在经历经济困难与自然灾害,但两人清楚,若不向内地求援,香港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于是,求救信被迅速拟好,送往广州。

收到香港求救信的,是时任广东省的陈郁。陈郁接过信件时,眉头紧锁。他深知,此时的广东省同样面临干旱,农田灌溉困难,百姓生活也因缺水而受限。然而,香港的困境同样牵动着他以及整个国家领导层的心。

“救,还是不救?”这个问题不只关乎水资源,更关乎政治与民族情感。

6月,广东省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回应香港的求助请求。会议上,一位官员指出:“此时不救,香港将会陷入崩溃,港英政府的统治也会岌岌可危。但如果选择救援,我们要割舍自己的用水,难道要让广东人民为香港人买单?”

陈郁环视会议室,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香港虽是殖民地,但那里生活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如果因为我们袖手旁观,导致香港成为一座死城,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坚决支持供水救援,提出通过深圳水库每日向香港供应两万吨淡水。

这一决策,迅速传达到了中央。周总理亲自批示同意,并指出:“香港同胞是我们的骨肉,不论条件多么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自此,东江水引入香港的工程被提上议程,这一决定标志着大陆与香港之间新的合作序幕的开启。

在广东省和中央的协调下,深圳水库额外抽调水源供给香港,成为救命的第一步。

7月1日,第一批从深圳运往香港的淡水到达了九龙。街道上,居民欢呼雀跃,人们拥抱着水桶、脸盆,仿佛抓住了生命线。李兆基和张达明站在码头,望着运水的船只,心里五味杂陈。“总算有救了。”李兆基低声喃喃。

与此同时,香港也开始规划更长远的供水方案。

1965年,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横跨广东与香港两地,穿越无数山河与峡谷。深圳水库的水通过新建的管道和抽水站,被输送到香港,成为这座都市源源不断的生命线。

每一个大工程背后都有着无数默默奉献的人物。负责东深供水工程的水利专家易兴恢,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确保东江水能够顺利输港,他带领团队反复调研,攻克了“防渗、防洪”等技术难题。为了防止东江水泄漏,工人们在酷暑中日夜施工,一砖一瓦垒起了横贯粤港的输水管道。

还有像王小萍这样的普通劳动者,肩负着抢修供水管道的重任。她在1.2米高的管道内,弯着腰,清理钢管壁上紧紧贴着的贝壳和螺蛳,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衫。

尽管她只是工程中的一名普通工人,但她深知,自己每一次的辛劳,都是为了保证香港市民能够得到宝贵的水源。

随着工程的推进,香港的供水逐步恢复正常。

69年,东深供水工程中的船湾淡水湖终于建成,第一次水满溢出,香港的孩子们在湖边嬉戏,欢笑声回荡在清澈的水面上。那是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香港的水荒彻底结束。

当第一股东江水流入香港时,不仅仅是干渴的土地得到了滋润,香港市民也深刻感受到来自大陆的支持。街头巷尾开始流传一句话:“没有东江水,香港早就干了。”这不仅是一句玩笑,更是一种对大陆援助的感激与敬仰。

0 阅读:69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