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赫鲁晓夫傲慢地看着毛泽东主席说:“核潜艇你们搞不了”,毛主席则不卑不

文史记叙录 2025-04-23 09:54:49

1959年,赫鲁晓夫傲慢地看着毛泽东主席说:“核潜艇你们搞不了”,毛主席则不卑不亢:“不!我们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赫鲁晓夫,身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带着浓浓的优越感和轻蔑,站在毛泽东主席面前。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不屑,“核潜艇?你们搞不了!”

赫鲁晓夫大声说道,仿佛在宣判一个毫无悬念的结局。毛主席听罢,微微一笑,眸中闪过坚定与倔强,他的回应震动了整个房间:“不!我们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个瞬间成为中苏关系的一个分水岭,也开启了中国核潜艇研发的序幕。赫鲁晓夫话语中蕴含的傲慢无疑是对中国的一种轻视,仿佛决定了中国命运一般。

而毛主席以他特有的坚定和不屈,扭转了命运的轮盘。从这一刻起,中国人以自主的方式开始了对核潜艇技术的追寻,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场激烈的意志之争和国家尊严的捍卫。

1958年,中苏两国的高层开始围绕核潜艇合作展开接触。毛主席心里清楚,发展核潜艇需要苏联的技术支持。赫鲁晓夫起初也答应得痛快,拍着胸脯说愿意帮助。

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赫鲁晓夫表面上摆出一副和气的样子,派了几个技术专家到中国来,似乎是要开展实质性合作。但很快,中国代表团就发现,这些苏联专家并没带来多少有用的信息,反倒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会议上打太极,模糊话题,拖延时间。

到1959年初,毛主席忍不住了,决定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亲自去莫斯科谈个明白。代表团满怀期待地出发了,觉得这次总能把核潜艇的技术搞到手吧。

到达莫斯科后,中国的代表团在寒冷的冬季中等待了整整三个多月,却始终没能看到核潜艇的影子。更别提什么图纸和技术资料了。

苏联方面给出的解释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声称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够,核潜艇技术过于复杂。赫鲁晓夫甚至给出了一种新的提议:与其让中国独自发展核潜艇,不如两国联合建立一支核潜艇舰队。这意味着中国无法单独掌控核潜艇,而是要和苏联共享指挥权。

赫鲁晓夫这个提议,表面上是在帮助,实际上却是个限制,让中国失去了对自己军事实力的控制权。

毛主席对此非常反感,他意识到,苏联的用意并不单纯。赫鲁晓夫这一提议分明是想借助联合舰队的名义,让中国的海军力量置于苏联的控制之下,削弱中国在核潜艇上的独立自主权。

苏联的种种做法,让毛主席愤怒又失望。赫鲁晓夫的傲慢态度已经不再遮掩,而毛主席对此已忍无可忍。他知道,依赖苏联获取核心技术的道路已经被封死,中国必须自力更生

赫鲁晓夫明确表态,苏联将不再向中国提供任何核技术支持。这一消息传来,让中国领导层彻底醒悟。毛主席当即决定,不再依赖苏联,中国要发展核潜艇,得靠自己的力量。

这时,毛主席在会议上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特别是在国防科技领域,更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到了9月,赫鲁晓夫再次访问中国。毛主席决心已定,这次会面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为了向赫鲁晓夫表明态度,而不是寻求什么妥协。

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依然摆出那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他看着毛主席,说出了那句轻蔑的话:“核潜艇?你们搞不了!”这句话仿佛在宣布中国的无能,让毛主席感到既愤怒又无奈。但他面上却毫无波澜,只是坚定地回应:“不!我们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从这句话中,毛主席传达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种意志让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赫鲁晓夫似乎没想到毛主席会如此坚定,而毛主席心里很清楚,这不仅仅是对赫鲁晓夫的回应,更是对中国所有科研人员的鼓舞。接下来,他亲自召见了周总理,指示加快核潜艇的自主研发进度,并成立了一支专门的科研团队,全力以赴去攻克这一关。

1959年秋天,中国开始了秘密核潜艇研发项目的筹备工作。周恩来总理为项目提供了全力支持。

在当时,核潜艇的研发可谓难上加难。中国的科研人员一开始连基础资料都无法获取,更谈不上实际操作经验。他们迎难而上,以自学、研究公开文献、参观研究国外展览等方式,逐步掌握了相关理论。

周总理和毛主席多次视察核潜艇研究项目,为科研人员打气鼓劲。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科学家们不断攻坚克难,逐步突破了潜艇动力、核反应堆等核心技术难题。

尽管经济条件紧张,国家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全力支持核潜艇项目的推进。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1970年,中国终于成功建造了第一艘核潜艇。

这一成就不仅震惊了国际社会,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赫鲁晓夫的“核潜艇你们搞不了”成了历史的笑柄,而毛主席的“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则成为了中国人自力更生、永不放弃的象征。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