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春一所小学,一个6岁的小女孩站在操场边,瘦得像根柴,破拖鞋露着冻红的脚趾,衣服脏得看不出颜色。体育老师张引看她可怜,问她冷不冷,她咧嘴憨笑,说习惯了。可当张引带她去浴池洗澡,搓掉三条脏澡巾,看到她后背满是伤痕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女孩笑呵呵地说“疼也没人管”,指甲却死死抠进瓷砖缝里。 2010年的长春,秋天已经有点冷了。在希望小学,一个叫袁楠的6岁女孩,日子过得让人心酸。她家境惨得很,妈在她两岁时改嫁走了,爸有精神病,经常好几天不回家,留下她一个人挨饿受冻。姑姑偶尔送点吃的和旧衣服过来,但姑姑自己也有家要养,顾不上她太多。袁楠从小就得自己想办法填肚子,饿急了就捡别人扔的剩饭,衣服破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穿。到了上学的年纪,她被送进希望小学,可身上那股味儿和脏兮兮的样子,让她成了同学眼里的“怪人”。她老低着头,站在人群外面,不敢跟人靠近。老师们看着觉得可怜,顶多帮她简单洗洗,但谁也没法彻底改变她的处境。 那时候的袁楠,瘦得皮包骨,头发乱得像草窝,脚上那双破拖鞋连脚趾都包不住。她站在操场边,冷风吹着,她却像没感觉似的。体育老师张引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组织学生列队的时候。这孩子太显眼了,不是因为多出挑,而是那种让人揪心的落魄劲儿。张引是个热心肠的人,看不得孩子受苦,就蹲下问她冷不冷。袁楠抬头憨憨一笑,说早就习惯了。这句话听着简单,可落在张引心里,像针扎一样疼。 那天放学后,张引下定决心带袁楠去洗澡。她想着,孩子这么脏,洗干净了兴许能精神点。到了浴池,张引亲手给她搓洗,泥灰一层接一层往下掉,三条搓澡巾都搓黑了,水才算清。可洗到最后,张引看到袁楠后背时,彻底傻眼了。那上面全是伤痕,蚊子咬的红肿,磕碰留下的青紫,密密麻麻,像画了张地图。张引心里一紧,问她疼不疼。袁楠还是那副笑模样,说习惯了没人管。可她那笑里透着麻木,小手却不自觉抠着瓷砖缝,指甲都抠得发白。张引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能把苦难说得这么轻巧,她心里那个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袁楠这副样子,不是一天两天攒出来的。她爸不管她,精神状态也不稳定,家里啥都没有。她饿了就得自己找吃的,冷了也只能缩着。那些伤痕,有些是夏天蚊子咬的,有些是她自己在外面跑摔的,没人给她上药,没人问一句。6岁,本该是撒娇耍赖的年纪,她却学会了啥也不指望,啥也忍着。张引越想越觉得,这孩子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从那天起,张引的生活就多了一份牵挂。她把袁楠带回家,开始教她最基本的东西——洗衣服、梳头发。她还掏钱给袁楠买了新鞋和新书包,这对袁楠来说,可是头一回。她第一次穿上干净衣服,眼里那亮光,像星星似的。张引是个单亲妈妈,自己带着个女儿,工资不高,日子本来就紧巴巴。可她没犹豫过要不要帮袁楠。她把袁楠当自家孩子,带着她跟自己女儿一起吃饭、写作业。袁楠慢慢变了,学会了笑,还会跟张引撒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张引不光管她生活,还想着让她有未来。她发现袁楠画画有天赋,就咬牙给她报了美术班。每个月工资花得干干净净,她也没抱怨过。她自己省吃俭用,却舍得给袁楠买画笔和纸。袁楠跟着张引,像是从泥里爬出来的小苗,渐渐有了生气。她不再老低着头,开始抬头走路,脸上有了笑模样。 张引的坚持,像点灯一样,照亮了她整个人生。到了上学的年纪,她成绩不算拔尖,但特别努力。张引一直盯着她学习,补习班、美术班,一样没落下。2019年高考,袁楠考上了吉林建筑大学设计系,那天查分,她跟张引抱一块儿哭得稀里哗啦。 袁楠从那个脏兮兮没人管的孤儿,变成了大学生,梦想当设计师。这一路,全是张引拉着她走出来的。她小时候那副麻木的样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希望。她自己也常说,张引教她最大的东西,不是画画,也不是学习,而是善良。 张引对袁楠的影响,说白了,就是把她从坑里拽出来,给了她重新活一次的机会。没有张引,袁楠可能还跟她爸一样,过着没人管的日子,兴许连学都上不了,更别提考大学、当设计师了。张引不光给了她吃的穿的,还给了她温暖和方向。她用自己的工资和精力,硬生生把袁楠从边缘拉回了正常生活。这份善举,不只是帮了一个人,而是改了一条命。 张引自己呢,到现在还在希望小学教书,没啥大变化。她还是那个普通的体育老师,工资不高,日子不宽裕,可她没停下过帮孩子的心。她守着学校,看着一个个像袁楠一样的孩子,觉得这辈子值了。袁楠考上大学那天,她比谁都高兴,可她从没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她就觉得,帮一把是应该的。 袁楠后来自己也说,她从张引身上学到的东西,比课本里多。她懂了,人可以没钱,可以条件差,但不能没希望,也不能没良心。她现在学设计,不光想让自己过得好,还想着以后能帮别人一把。 参考资料 昔日“脏娃娃”考上大学,12年来,“老师妈妈”改变了她的一生 北青网
2010年,长春一所小学,一个6岁的小女孩站在操场边,瘦得像根柴,破拖鞋露着冻红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7 17:21:54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