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年,一天夜里,朱棣在皇宫里溜达,走到一个偏房旁,里面传出说话声。出于好奇,朱棣悄悄靠过去,屏住呼吸,竖起耳朵,隔窗偷听,里面有两个女人在说话。他听完后,瞬间觉得脊背发凉。
朱棣权倾天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究竟听见了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反应?
这要从朱棣亲率大军追剿鞑靼说起。在这次征战中,朱棣带了三个妃子,分别是权贤妃,吕美人和吕嫔妃。其中权贤最受朱棣宠爱,因为她不但美貌非凡,还有一个绝活——吹玉箫。
时常朱棣烦闷之时,都会让权贤妃吹上一曲,箫声悠扬窈渺,听得朱棣如痴如醉,心情自然就会好很多。
自从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就命权贤妃管理后宫。受宠程度无人可比,也惹人眼红。
此次北征,权贤妃随行,不料,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权贤妃竟然暴毙身亡。朱棣痛苦不已,泣不能言。
(车驾次临城时,贤妃权氏侍行,以疾薨,赐祭,谥恭献,权厝于峄县。—《明太宗实录》)
不过,当时是在行军途中,朱棣也没有深究权贤妃的死因,一直以为她是死于水土不服和病痛。直到此时朱棣在这间偏房里偷听到宫女的对话,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只听见一个女声愤怒地说:“别以为我不知道,我们家权娘娘是你们家吕娘娘所毒死的。
朱棣听到这里,怒发冲冠,一脚踹开了房门,里面的两个宫女被吓了一跳。这两个争吵的宫女,一个是权贤妃生前的婢女,一个是吕美人的婢女。朱棣命令侍卫将宫女带到大殿,随即又派侍卫将吕美人抓来。开始审问。
刚开始,吕美人不承认,被一番严刑拷打之后,吕美人招供:说自己和权贤妃一同从朝鲜被选中入宫,嫉妒权贤妃受宠,就指使宫女和太监出宫去一个银匠家买毒药,磨成粉末后混进胡桃茶中给权贤妃服下,导致权贤妃中毒身亡。
朱棣想起,那天晚上,他去找权贤妃,吕美人刚好献了胡桃茶,正要喝时,他突然有紧急的事离开了。次日,权贤妃就死了。
原来,吕美人还想把自己一起毒死。想到这里,朱棣不由得脊背发凉。
盛怒之下的朱棣再也坐不住了,他没有仔细调查就调来侍卫,将吕美人的宫女,太监一干人等全部杀掉,吕美人则被烙铁折磨了一个月才死。
此案原本应该就此了结,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话说那年随军出征的人还有一个妃子吕嫔妃。回京路上,她受到朱棣的宠幸,可她姿色平平,又没有吸引朱棣的地方,回到京师后,朱棣就把她忘了。
长夜漫漫,吕嫔妃不甘寂寞,和宫女鱼氏玩起了对食,与一些年轻的太监交往过密。这事传入了朱棣的耳中,朱棣也只是顺嘴提了一句,没有对他们作什么惩罚。可是,吕嫔妃和鱼氏得知后,竟然双双自缢。
朱棣得知二人自缢,觉得很蹊跷,我又没说要处置你们,你们就寻死,这里面肯定有隐情。
为了查清楚这些,朱棣亲自审问。吕嫔妃的贴身侍女被押上来,上了一顿刑后,侍女果然交待出一个秘密:那一年权贤妃不是被吕美人毒死的。
什么?朱棣一听,让侍卫放开侍女,喝道:你再说一遍,是怎么回事?
侍女跪在地上,缓缓地说:杀害权贤妃的人,其实是吕嫔妃诬告吕美人的。这件事情藏在心里十几年了,我一直很难受,现在要死了,说出来,也算是解脱了。
原来,吕嫔妃是一个商人的女儿,长的一般,也没有什么才艺,不受宠是自然的。然而,一同入宫的吕美人出身官宦,长的漂亮,人又聪明,所以比较受宠。
吕嫔妃就接近吕美人,想托吕美人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可吕美人不但不愿意,还把吕嫔妃奚落了一顿。
后来,在北征的路上,两人因小事起了争执,吕美人打了吕嫔妃一个耳光。吕嫔妃怀恨在心。
恰巧权贤妃死去,吕嫔妃得知吕美人在前一天晚上进献过胡桃茶给权贤妃,就编出吕美人下毒的谣言,派人四处传播。借朱棣的手杀了吕美人。
从那次北征后,吕嫔妃没有再得到宠幸,心中怨愤,不但和太监乱来,还和一些朝鲜臣子图谋不轨。而对食之事让吕嫔妃以为自己的意图被皇帝发现了,这才选择自缢。
朱棣听完,十分震惊,他没想到,自己冤枉了吕美人,还被耍了。
他震怒之下命人将所有涉及此事的人都抓起来,严刑逼供,挖尽同党,呈上来的谋逆名单上,有宫女2800人之多。朱棣下令,全部处死。
(《朝鲜王朝实录》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
这段史料在《朝鲜李朝实录》上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是真实性方面还有待考证。
首先在其它史料上却找不到相关记载,真实性还需要经过考证,明史没有提到朱棣相关方面的杀戮。
其次,此书朝鲜方面撰写的,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得知大明宫内的秘闻呢?
再次,据史料记载,明朝皇宫里也只有9千多名宫女,吕嫔妃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怎么可能将近三分之一的宫女派去伺候她。
我认为,这件事不足为信。朋友们自行判断。
吕嫔妃害人害己,做了坏事,害死了吕美人,自己也没落得好下场。
人生之路很漫长,我们要当心被别人陷害,不要去陷害别人,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错的事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