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是刻在当地人血液里的特别音符,是人的情感依赖,是当地文化的精髓。山西人听

传播正聊社会 2025-04-19 15:47:44

地方戏曲是刻在当地人血液里的特别音符,是人的情感依赖,是当地文化的精髓。山西人听晋剧,小时候村里每年农历七月要赶庙会唱戏,一般是村里的企业家出钱,村干部去请戏班子,那会村民最期待来的就是山西晋剧团和太原晋剧团。不过因为人家名气大,价格也高,不是说请就能请来。等到戏班子来了,提前一天搭幕,小孩们就好奇得观察怎么一层一层搭好的。 幕搭好后,红纸毛笔字贴出了节目单。开戏前,要叮呤咣啷打一通锣,村民听到后就知道快要开了,拿着马扎和板凳赶往村里的戏台,有的老人戴着草帽和水杯提前一小时就占好了位置,饭也顾不得吃了。等到开戏,大家目不转睛盯着舞台,与演员和戏曲融为一体。当时小孩也看不懂,也就是看个热闹,更是为了让大人买些瓜子、葡萄等零食。好奇的小孩跑到戏台后台,看演员们化妆。台上的幕布和戏服非常华丽,演员涂着胭脂水彩特别美丽,咿咿呀呀卖力的唱着,一句戏词就唱半天,小孩在下面吃着零食,吃着吃着竟然睡着了。 后来到外面上学工作,很少回村看戏了。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晋剧,我也能坐得住了,学着老人们一边用手在膝盖上打着节拍,一边摇头,沉醉在这拖沓却又铿锵的节奏中。 就这样耳濡目染,我也知道了打金枝、算粮,王爱爱、田桂兰等名曲名家。 工作后一次去内蒙的一个农村,竟然也看到了晋剧,光知道黄河西岸的陕北听晋剧。 最近有一次在网络上刷到了谢涛和她的两位弟子张亚琦和韩丽华表演《范进中举》,谢老师不愧是名家,台风稳,声音亮。张亚琦则是感情投入,很上头。韩丽华大大方方,给人很放松。我一口气竟然完整的听完了一段。 时过境迁,村里年轻人喜欢听歌舞,不怎么喜欢晋剧,村干部为了照顾年轻人,庙会时请来了歌舞团,舞台上电音动感节奏配合着炫目灯光狂轰乱炸,底下的年轻人跟着叫嚣摇摆着,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真的很闹心,嘴里说着这是闹甚了,呵呵一笑走了。 隔年就请晋剧团来表演,舞台下观众稀稀拉拉,都是些老人,中年人也很少,尽管观众不多,演员仍旧全身心投入的表演着。 现在年过四十,听晋剧时,每个音符都贯穿血液,全身每个细胞都那么放松,带着一丝感动。

0 阅读:0
传播正聊社会

传播正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