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清华才女王丽红不顾父母反对远嫁乌干达老公,婚后生四个子女,被生活摧残得不像样,25年后回国,父母直接问道她是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九十年代初的清华食堂里,一份普通的中文菜单成为了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来自乌干达的留学生苏玛端着餐盘在窗口前驻足,面对密密麻麻的中文菜名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戴着厚框眼镜的王丽红主动为他翻译,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在岁月长河中激起了不平凡的涟漪。 清华园的图书馆成为两人频繁相遇的场所,这位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学霸女孩,在与苏玛的交谈中逐渐了解到一个遥远国度的故事,乌干达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要走过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许多村庄甚至连一所像样的教室都没有,这些朴实的叙述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王丽红的心田,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教育的种子。 感情的萌芽却让王丽红的父母陷入了惊慌,在他们的认知里,远赴非洲无异于自断前程,父亲整夜在书房抽烟,母亲甚至将户口本藏进了腌菜坛,然而,二十四岁的王丽红却以令人意外的坚定,选择了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坎帕拉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苦,铁皮搭建的屋顶在雨季中奏响单调的乐章,当地的婚俗习惯也让这个清华女孩倍感困惑,但她学会了用芭蕉叶包裹食物,掌握了烹饪木薯的技巧,渐渐融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随着四个孩子的降生,她的生活看似安稳,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教育者的憧憬。 当她看到教室里拥挤的长凳,墙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以及疲惫地在年级间奔波的两位教师,内心深处的使命感终于觉醒,那个晚上,她从尘封的行李箱底部取出清华的毕业证,下定决心要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 在自家后院开办的小型学堂成为了新的起点,二手桌椅、简陋的黑板,加上七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构成了充满希望的第一课,她教授数学与英语,还让非洲的孩子们唱起中文歌谣,在炎热的教室里,她为学生擦去颈间的汗水,收获着纯真的笑容与真挚的情感。 十年光阴,这所始于后院的学堂已发展成为一所正规的社区学校,王丽红和苏玛倾其所有建起砖瓦教室,接入了来自中国使馆援助的电脑设备,更令人欣慰的是,曾经的学生中走出了六位本土教师,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力量。 回国探亲时,首都机场的重逢让人潸然泪下,当年反对女儿远嫁的父母,如今却在她的相册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外孙们举着中文作业本的照片,诉说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化传承。 而今,这所承载着中非情缘的学校已有两百多名学生,每天清晨,孩子们用带着浓郁口音的中文问候,都让王丽红感受到付出的价值,当年那个在清华食堂帮忙翻译菜单的举手之劳,竟在时光的长河中激荡出如此动人的篇章。 信息来源:《华人世界》 2018.04.03 CCTV节目官网
1996年,清华才女王丽红不顾父母反对远嫁乌干达老公,婚后生四个子女,被生活摧残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4-20 18:37:0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