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公开表态,谁敢牺牲中国利益,换取美关税豁免,我们决不轻饶

静怡说天下 2025-04-22 09:52:12

中美贸易战火药味儿浓,特朗普甩出“对等关税”,偏偏把中国晾在豁免名单外,关税飙到125%,贸易几乎瘫了,WTO规则被踩在脚下,全球供应链乱成麻。 商务部记者会放狠话,谁敢拿中国利益换美国豁免,我们绝不手软,中国不光硬抗,还忙着找新供应链,摆明要跟美国掰掰腕子,这场博弈,中国底气足,可接下来会怎么斗?

全球贸易这盘棋,最近被美国搅得天翻地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挥舞“美国优先”大旗,抛出所谓“对等关税”,对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声称要“平衡贸易逆差”。 这套政策表面上是针对全球,实际上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其他国家只要配合美国,限制对华贸易,就能拿到90天的关税豁免“通行证”,中国呢,直接被排除在外,关税一加再加,双边贸易几乎陷入冰点。 这不是普通的贸易摩擦,而是赤裸裸的博弈,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通过关税大棒,逼迫各国站队,孤立中国,压迫中国在谈判桌上低头。

WTO的多边贸易规则讲究公平、非歧视,可美国的做法却像在撕毁规则书,把全球贸易往“丛林法则”推,一些供应链被打乱,港口货物堆积,跨国企业叫苦不迭,尤其是中美这两大经济体,贸易战升级让全球经济都捏了把汗。 作为最重要的一环,中国面对记者的提问,语气平静却坚定,商务部表示中国绝不接受任何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的交易,言外之意,谁要是敢拿中国的权益做筹码,换美国的“豁免牌”,中国有的是办法应对。 这番话不只是说给美国听,也是对全球的表态:中国不怕硬碰硬,也不会让贸易秩序滑向混乱,而中国也有自己的底气。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我们没坐着干瞪眼,而是甩出了一套组合拳,关税战打到这个份上,贸易额大幅下滑,但中国早就开始另辟蹊径,供应链调整成了重头戏,过去,美国的大豆、牛肉、石油、天然气是中国进口的大头,现在这些货源正被其他国家填补。 南美的大豆、澳大利亚的牛肉、中东的能源,中国的采购清单上多了不少新名字,波音飞机的订单也被果断调整,一批原本要交付的飞机直接退货,飞回了美国,这不是小动作,而是实打实的信号:中国不怕脱钩,也能找到新路子。

中国没被美国的节奏牵着走,特朗普政府一边加关税,一边通过第三方国家私下接触,试探中国的底线,甚至公开放风说“一个月内能签协议”, 可中国没急着接茬,而是稳扎稳打,把自己的牌打得有条不紊,商务部的表态很清楚:任何交易都得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想逼中国让步,门都没有。 这底气从哪儿来,一是经济韧性,中国这些年深耕多元化市场,出口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东南亚、欧洲、非洲的订单源源不断,国内消费市场也够大,内循环能顶住外部压力。

二是战略准备,早在贸易战初露苗头时,中国就对供应链风险做了评估,应对方案细致到每个行业,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动,帮企业找新市场、换供应商,最大限度降低冲击, 三是全球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不少国家成了紧密伙伴,贸易战期间,这些伙伴没少帮衬,从原材料到市场都提供了支持。 当然,反制措施也没少,美国加多少关税,中国就对等回敬多少,针锋相对毫不含糊,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关税逼中国就范,结果发现中国不光没乱阵脚,反而越战越稳。

特朗普的策略远不止加关税这么简单,他很懂得“交易的艺术”,一边对中国挥关税大棒,一边拉拢其他国家当“帮手”,最近的动作是,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一些国家对华采取贸易限制,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 这种“分而治之”的招数,摆明了是想让中国在谈判前陷入被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特朗普甚至对媒体放话,称“很快能和中国达成协议”,这话听着像示好,实则是给外界制造预期,逼中国加快谈判节奏。

可这招真管用吗,未必,全球贸易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WTO的规则还在,多数国家并不想彻底站队,美国虽然是经济老大,但这些年“退群”、毁约的做法让不少国家寒了心。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看似强硬,实则让盟友们也很头疼,欧洲、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嘴上可能附和两句,实际都在观望,不想轻易得罪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的角色也在变,过去,大家习惯把中国看作“世界工厂”,现在,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分量更重了,捍卫WTO规则、推动多边合作,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贸易战让中国站到了聚光灯下,不少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立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愿意跟中国站在一起,共同抵制单边主义,这场博弈,不只是中美之间的较量,更是全球贸易秩序的拉锯战。

特朗普的压力还在加码,谈判桌上的博弈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已经摆明了态度:不怕压力,也不急于妥协。 维护我们自身利益、守护全球贸易的公平,是中国不变的底线,未来的路怎么走,取决于双方怎么出牌,但中国显然已经准备好应对任何局面。

0 阅读:149

猜你喜欢

静怡说天下

静怡说天下

90后老姑娘,与你聊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