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飞虎队员,击落过六架日机,4次成功飞越死亡之线"驼峰航线",自身也曾被日机击落过3次,幸而大难不死,晚年蹬三轮车为生,离世前在岳飞墓前痛哭,他就是抗日英雄吴其轺
一架P-40战斗机在云层间划过,尾部喷出的白色蒸汽仿佛战士的怒吼。在这架战机的驾驶座上,是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吴其轺。
他沉着冷静,双眼盯紧了前方的目标——一架敌机正在云间若隐若现。操纵杆轻微一动,战机迅速降低高度,准备进行攻击。心跳的节奏与引擎的轰鸣融为一体,吴其轺屏息凝神,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一击毙敌。
这只是吴其轺飞行生涯中的一个普通日子,也是他无数次生死一线的缩影。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飞虎队的一员,吴其轺多次执行艰险任务,曾在空战中击落六架日机,成为中国空军中的顶尖飞行员之一。
吴其轺生于一个充满理想和报国之志的家庭。其父吴銮仕虽为商人,却以家国大义为重,长年教导儿子要为民族复兴奋斗。
吴家兄弟各个出类拔萃,吴其轺的长兄吴其玉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兄吴其璋则在缅甸战役中阵亡。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吴其轺从小便立志报效祖国,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加入空军,成为飞虎队的一员。
1941年,中国正值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占领大片国土,华南、华北烽火连天。空中力量的匮乏让日军的轰炸机频频肆虐,而这时,一支由美国志愿飞行员组成的“飞虎队”抵达中国,给中国空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战斗力量。吴其轺,作为这支队伍中的杰出飞行员,在战斗中屡立奇功。
抗日战争中,驼峰航线被称为“死亡航线”。这条连接中国和缅甸的空中通道,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飞行员要面对的不仅是恶劣的气候、凶险的地形,还有日军的不断袭击。
这条航线又是中国战时补给的生命线,每一位飞行员的任务,都是带着生死未卜的决心出发。吴其轺四次飞越驼峰航线,每一次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其中一次,他驾驶的运输机在风暴中突然失去高度,眼看就要撞上山崖,吴其轺果断将飞机拉起,战机仅以几米之差险险越过山顶。任务完成后,地勤人员检查时,发现飞机的机翼已经被刮破,而吴其轺仍旧从容微笑,仿佛刚刚的生死时刻只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训练。
但是,天不总是眷顾勇士。吴其轺也曾三次被日军击落。最严重的一次,他的飞机在敌机的猛烈攻击下失控,坠落在中国境内的深山老林。幸运的是,当地村民发现了这位重伤的飞行员,救治了他。他带着满身的伤痕,重返战场。
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然而,新的内战风暴很快卷土重来。1949年,吴其轺随着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
那段时间,他内心充满了挣扎与矛盾。作为一名军人,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失望至极;而另一方面,留在大陆的家人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弦。
一封家书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他的父亲写来的,信中恳切地希望他能回到大陆,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吴其轺冒着生命危险,最终成功逃离台湾,回到北京。那时的他,内心充满希望,认为自己可以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继续发挥才干,报效国家。
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回国后的吴其轺被禁止从事飞行事业,取而代之的是被安排在浙江之江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对曾经在空中搏击长空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更为残酷的命运还在等待着他。1950年代初的镇反运动中,吴其轺的父亲因与国民党旧势力的关系被枪决,而吴其轺也因此受到牵连,1954年,他被判处20年劳改。这一判决将他推入了漫长的黑暗岁月。
在浙江余杭农场,吴其轺经历了极为艰苦的劳动生活。腿部受过重伤的他,依然每日忍痛劳作。然而,这段艰苦的岁月并没有摧垮他。在农场期间,吴其轺自学了生物化石知识。虽然命运让他失去了翱翔蓝天的机会,但他仍旧以另一种方式追求自我价值。多年后,正是这段自学经历,使他在恢复自由后,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1974年,吴其轺终于迎来了自由。然而,那个曾经辉煌的飞虎英雄,出狱后却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生活的压力迫使他开始蹬三轮车维持生计。年过花甲的他,常年奔波于杭州的大街小巷,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每次回家,他都默默无言,眼中闪烁着无法诉说的沉重。
1980年,历史的沉浮终于转向了吴其轺。平反后,他被浙江大学地矿系聘为生物化石标本技术员,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尽管这些年的苦难让他饱经风霜,但他从未丢失内心的坚韧与对未来的希望。
2010年,吴其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病重的他,执意要在清明节前往杭州岳王庙。在岳飞塑像前,吴其轺双膝一软,跪了下来,泪流满面。年迈的双手轻轻拂过岳飞墓前的碑文,仿佛在与这位民族英雄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精忠报国。”他喃喃自语。这四个字伴随了他的一生。从抗战时期的英勇杀敌,到内战中的困惑徘徊,再到劳改后的重获新生,吴其轺始终坚守着这一信念。岳飞墓前的泪水,或许是对逝去战友的缅怀,或许是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感叹,亦或许是一位老兵对祖国的无声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