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将军回乡探亲,正好撞上哥哥带着全家外出要饭,当地官员却个个都是油光满面,他大为震惊。
许世友提出要土葬,活着精忠报国,死了孝敬父母后,尤太忠第一时间给对方买了两棵百年楠木。长征途中,詹才芳在看到一个17岁左右的重病少年被部队抛下后,说“这么年轻可惜了,个子这么高是扛机枪的一把好手,给他一个尾巴毛。”因此决定,我国多了一个开国少将。这一位17岁跟着尾巴毛走长征的,便是尤太忠。
尤太忠12岁便投身儿童团了,跟着部队一起长征时才17岁。长征期间病重,又缺少药物,无法得到医治,战友怕拖累,就把他留在原地。
想着若附近有村民看见了,能有一条活路。
然而詹才芳看到这一幕后,便急忙赶过来,生气的质问“这是怎么回事?”战友们解释了情况后,詹才芳说道“这么年轻可惜了,而且个子高,未来也是扛机枪的一把好手,给他一个尾巴毛,”然后便让尤太忠牵着自己的马尾巴走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有多少位战士永远留在了原地,尤太忠后来回忆此事时总是沉痛的介绍说,自己的第二位团长是被敌人打冷枪打死的。
一位营长陈坤昌,某天匆忙跟尤太忠说,去前面侦查一下敌情,结果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战火何其残酷。
这一段沉痛的记忆,尤太忠一直记忆犹新。他也并未辜负曾经詹才芳对自己的期望。
牵着马尾巴走完长征路的他,很快成为了军中最勇猛的战将之一,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跟敌人浴血奋战。
后来在解放战争初期,他便已经是旅长了,某次攻城时,政委杜义德还为他打来电话笑着说“老尤你不是很能打吗?怎么小小的鱼台半天都没打下来?”尤太忠最受不得激,亲临前线指挥,亲自率领的战士们让敌人伤亡惨重。结果也是因为此战,他被敌人偷袭,右腿被子弹击穿。
而身上的每一个弹孔,都记录着老将军曾经的功勋,所以后来在1951年时,他也曾担任志愿军三兵团12军34师的师长,曾参加了5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等。
而在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在1988年9月14日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此之前便曾发生过一桩大事,1959年尤太忠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所以便急忙从南京匆匆赶回故乡。
返回河南信阳光山砖桥镇陈岗村尤岗后,他便发现曾经在建国初时,朝气蓬勃,有着200多人的村子,如今竟然只剩下40多人左右。
留下来的一个个骨瘦如柴,面色极差。
曾经在建国初,农民分到了土地,是何等的欢欣雀跃,农民终于可以当家做主,可以打倒地主。如今,看到这些饿的骨瘦如柴,已近乎难以行走的乡亲们,尤太忠忍不住泪目了。
可当他赶回家中后,是别样的心酸,原来他的母亲一个人重病卧于床上,身边却无一人照料。尤太忠当即便愤怒了,他想着哥哥怎么能不在床榻前照料母亲呢?
问过街坊四邻才知,原来他的哥哥家,因实在村里活不下去,便出门要饭去了,以此艰难求生。
尤太忠回来的消息传到了县里,县领导得知开国少将回乡探亲,那叫一个激动,当即让人张罗一个接风宴,给尤太忠接风洗尘,尤太忠最初对此事丝毫不知情,他是一位在中南海跟周总理喝几杯酒,都要主动垫付酒钱的人。
他只想着就百姓的状况,跟县领导谈谈,沟通一下,结果赶到宴会现场后却发现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琳琅满目的好菜,价格不菲。尤太忠几乎气的火冒三丈,而且他看到县长马龙山等人吃的白白胖胖,跟瘦骨嶙峋的百姓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
陪同的部分官员,一个个也是油光满面,见状后,尤太忠更是雷霆大怒,饭也不吃,转身就走。前脚回去,后脚就将马县长等人告了。
尤太忠一直跟许世友关系不错,在得知许世友提出土葬,面临极大争议时,尤太忠便愤怒了,毕竟有老母的他,也深知许世友将军活着精忠报国,死了孝敬父母的想法,所以当即便派人到广西,买了两棵百年楠木,送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