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叛变的地下党约陈毅到酒店里见面,没想到陈毅先去了叛徒家中,只因叛徒媳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24 09:03:53

1936年,叛变的地下党约陈毅到酒店里见面,没想到陈毅先去了叛徒家中,只因叛徒媳妇说了两个字,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 陈毅,这个名字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无人不晓。他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唯一没参加长征的元帅。1934年,红军主力北上长征时,陈毅因在反“围剿”战斗中受了重伤,没能随队离开。党组织让他留在赣粤边境,带着游击队继续跟国民党周旋。那几年,他和战士们在山林里东躲西藏,日子过得艰难不说,随时都有掉脑袋的风险。到了1936年冬,赣粤边境的梅岭地区更是被大雪封山,游击队缺衣少粮,处境糟得不能再糟。 就在这时候,一封信送到了陈毅手里。写信的人叫陈海,是个地下党员,说是有上海来的同志带了中央的指示,要陈毅赶紧去大余县城的春花酒店碰头。陈毅已经两年没听到中央的消息了,这封信让他心里既激动又有点犯嘀咕。毕竟那年头,叛徒和内奸多得像地里的野草,谁知道这信是真是假?他琢磨了一下,决定亲自去一趟,带上了助手黄赞龙。为了不露馅,他们换了身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从山里出发,直奔县城。 到了县城,陈毅没急着去酒店。他总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心里七上八下的。于是,他带着黄赞龙先拐去了陈海家,想摸摸底。陈海家住在一个小巷子里,挺偏僻的。陈毅到那儿时,陈海不在家,只有他媳妇在院子里忙活。陈毅试探着问了一句,陈海媳妇随口回了两个字:“团部。”可陈毅听成了“广启安糖铺”,那是游击队在县城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他以为陈海在那儿等着,就带着黄赞龙过去了。 结果到了糖铺附近,陈毅眼尖,一眼就瞅见几个国民党士兵在那儿晃悠,手里还攥着枪,像是守株待兔的样子。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事情不对劲,赶紧拉着黄赞龙溜进旁边的茶馆,装成喝茶的路人,偷偷观察外面的动静。没多久,糖铺有个伙计凑过来,低声提醒他们陈海已经投敌了。陈毅一听,脑子嗡的一下全明白了。这哪是什么中央指示,分明是个圈套!陈海这是想把他骗到酒店,然后让国民党把他一锅端了。 陈毅和黄赞龙不敢多待,趁着茶馆人多眼杂,赶紧撤了。为了安全,他们决定分开走。陈毅一个人挑了条山路往回赶,心里一边盘算着怎么应对,一边留神四周。谁知半路上撞见一队国民党巡逻兵。那些兵见他一个人走山路,觉得可疑,就让他带路去附近的村子。陈毅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心里却在琢磨脱身的法子。走了没多远,他瞅见路边有个破茅房,就借口肚子疼要去方便。巡逻兵不耐烦地让他快点,陈毅进了茅房,发现后墙有块木板松了。他使劲一推,钻了出去,跑进树林里,眨眼就不见踪影了。 脱险之后,陈毅一刻没歇,马上赶回梅岭的游击队驻地。他立刻下令大家提高警惕,自己还亲自查了一圈,确保营地没漏洞。国民党那边听说陈毅跑了,气得跳脚,派了大队人马来围剿梅岭。整整20多天,山里全是士兵的喊声和火光,敌人甚至放火烧山,想把陈毅逼出来。可陈毅带着队伍硬是扛住了,他们藏在悬崖边的石缝里,靠着山林的掩护跟敌人周旋,最后熬到敌人撤退。这场危机总算过去了,陈毅又一次从鬼门关里捡回一条命。 那段时间,陈毅写下了《梅岭三章》,字里行间全是革命的信念和不怕死的豪气。这首诗后来传开了,成了他革命路上的一个标志。他在南方坚持斗争,硬是给革命保住了一块地盘。后来,他辗转回到中央,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路打过来,功劳不小。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了新中国军事史上的大人物。 再说那个陈海,他本来是地下党的人,却干出了出卖同志的勾当。投靠国民党后,他拿陈毅的命去换自己的好处,差点让游击队全军覆没。这人没啥好说的,下场也是自找的,身败名裂,没人瞧得起他。陈毅晚年提起这段事,感慨不少,但也更坚定了他对革命的信念。那种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日子,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懂得怎么识人、怎么斗敌。 这场危机里,陈毅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脑子和胆识。他没直接去酒店,而是先去陈海家摸情况;听到“团部”两个字,能马上联想到糖铺,发现不对劲;撤退时还能冷静应对巡逻兵,抓住机会逃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又果断,才有了后来的转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革命不是喊口号,关键时候得有真本事。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