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道光年间,通州有个捕快,身高一丈,脸跟驴脸一样,因此得了个老驴的外号。清朝时候,一丈等于3.11米。当时的人,普遍身高是1.5米左右,故而老驴当之无愧一根“擎天柱”。 老驴的衣服鞋帽必须订购,普通的号码根本穿不上。由于他的饭量极大,当捕快赚得那点银子根本养不过他,于是只要闲下来,他就跑去戏班子,跟着唱戏的一块儿演戏。 戏班子的班主起先瞧不上这傻大个儿,可老驴往台上一戳,底下看客全都乐得直拍大腿。演《西游记》里的巨灵神,他连垫肩都不用绑,手里的木头斧头往地上一杵,活脱脱把天兵天将的威风全抢了去。后来城隍庙摆庙会,班主专门给他排了出新戏,叫《巨汉伏虎》,老驴披着红绸子往台中间一站,看热闹的能把三条街堵得水泄不通。 这头刚在戏台子上耍完威风,那头县太爷的板子就敲响了。通州连着闹了三起劫镖案,官银在自家地界上丢的,急得知府老爷满嘴燎泡。老驴被派去城门口盯梢,蹲在墙根底下活像座土地庙,过路的老太太差点往他脚边插香烛。倒是真叫他逮着个形迹可疑的,那贼人猫着腰往城外溜,老驴站起身子一伸手,跟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人拎半空中。 饭量大也有饭量大的好处。城南米铺闹鼠患,掌柜的愁得直薅胡子。老驴蹲在粮仓里守夜,半夜老鼠啃麻袋的窸窣声刚响起来,他抄起顶门杠横扫过去,第二天早上墙角的老鼠能拿箩筐装。掌柜的送他两袋精米当谢礼,老驴扛着米袋子往家走,路过的娃娃们追着喊"驴大仙显灵喽"。 最绝的是那年腊月二十三,城西油坊走水。火苗子蹿得比房檐还高,救火的人围着水井打转悠。老驴扒了棉袄往井里一跳,拎着两桶水跟拎茶壶似的,硬是浇出条道让伙计们抢出三十多坛香油。事后坊主送他整扇猪肉,老驴蹲在衙门台阶上啃猪蹄,油花子顺着下巴淌到皂靴上。 就这么个奇人,四十岁上还没讨着媳妇。媒婆倒是来过几回,仰着脖子说了半筐好话,临了总要补一句"就是这身量费布料"。倒是戏班子的刀马旦翠喜常给他补衣裳,有回老驴巡街划破了袖子,翠喜咬着线头说了句:"驴大哥这胳膊,得用两幅门帘子才裹得住。
话说清朝道光年间,通州有个捕快,身高一丈,脸跟驴脸一样,因此得了个老驴的外号。清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4-24 14:55:16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