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有个疑问:“秦日纲能力很差,为什么能封王;罗大纲能征善战,为什么不是王爵。”曾国藩的疑问,李秀成在自述中已经告诉答案:“忠勇信义可有,然而并没有什么才情。”这就是忠王李秀成对老上司秦日纲的评价。 这事儿往深了琢磨,太平天国的封王逻辑和咱们普通人想的还真不太一样。洪秀全定下的规矩里,忠诚度可比打仗的本事值钱多了。秦日纲这人虽然带兵水平一般,但有个绝活——跟领导步调完全一致。天京城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立马能带着人把城门堵得严严实实;天王说往东,他绝对不往西边多瞅一眼。这种死心塌地的劲儿,在太平军高层里可是稀缺资源。 反观罗大纲就吃了性格的亏。这位老兄打起仗来跟下山猛虎似的,水战陆战样样精通,带着队伍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城。可问题就出在他太有主见了,碰上不合理的军令敢当面顶撞上级,遇到战略分歧总要争个明白。太平天国后期封王这事儿越搞越离谱,洪秀全的亲侄子都能混个王位,可罗大纲到死也就是个冬官正丞相。说到底,领导们宁可要个听话的庸才,也不敢用有本事的刺头。 要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洪秀全。当年杨秀清玩"天父下凡"把天王都压得喘不过气,韦昌辉搞政变血洗东王府,石达开带着精锐出走——这些破事儿把领导层整出心理阴影了。等到李秀成、陈玉成这批年轻将领冒头的时候,封王的门槛已经高得离谱。陈玉成二十三岁横扫湖北,照样得等好几年才混上英王头衔。天王宁可把王爵批发给自家亲戚,也不敢轻易给实权派加封,生怕再来个杨秀清第二。 秦日纲的职场轨迹倒是给后人提了个醒。这位烧炭工出身的王爷,论战功比不过林凤祥,论谋略赶不上曾天养,可人家硬是混到燕王的位置。关键就在他特别会看眼色,天京事变时带着兵把东王府围成铁桶,事后又能及时切割关系。这种关键时刻站对队的能力,可比在战场上砍杀管用多了。后来清军档案里记载,被俘的太平军将领提起秦日纲都撇嘴:"打仗时总躲在队伍后头,封赏时冲得比谁都快。" 罗大纲的悲剧倒是给太平军留了个活教材。他手下那支水师在鄱阳湖把湘军揍得找不着北,可因为不是广西老兄弟,始终进不了核心圈子。最讽刺的是他战死后,洪秀全倒是追封了个"奋王",这封号听着就跟哄小孩似的。相比之下,李秀成虽然也挨过猜忌,但人家既会打仗又会写悔过书,被俘前硬是把"忠王"这个名号撑住了场子。 要说太平天国这套用人法子,可真把"忠诚压倒一切"玩到极致了。洪秀全晚年封了两千多个王,连看大门的侍卫都能混个王爵,可真正能打的将领十个指头数得过来。李秀成被俘前写的那份自述,字里行间都是无奈——明知道秦日纲水平不行,还得客客气气叫声"燕王千岁";眼看着罗大纲这样的猛将埋没,愣是没辙。曾国藩拿着这份口供,估计心里偷着乐:对手这么糟蹋人才,湘军想不赢都难。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有个疑问:“秦日纲能力很差,为什么能封王;罗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4-24 14:48:36
0
阅读:1672
foxwu
罗大纲死的时候只有东西南北翼燕䂊七王,冬宫正丞相很大了,排名前十五了
冷眼淡望人生 回复 04-25 00:29
豫王是谁
foxwu 回复 冷眼淡望人生 04-25 00:33
叫胡什么,忘了
少将
洪秀全就是个神棍,屁本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