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就该再睡一会儿!】科普大作战健康知识打卡月健闻登顶计划2017年的

绍元看健康 2025-04-25 10:40:18

【闹钟响了,就该再睡一会儿!】科普大作战健康知识打卡月健闻登顶计划 201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赖床比我们想象中普遍得多,有将近70%的20~29岁的年轻人闹钟响了之后都不能立刻起床,而近期发表在《睡眠研究杂志》的一篇文章也报告了69%的受访者会使用「再睡一会」功能或设置多个闹钟。 但为什么我们总是起不来呢? 研究者采访了参与者,发现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法醒来/太累了」。每天上班做牛做马已经让人精疲力竭,晚上还要加班、熬夜,身体和大脑早就超负荷运转了,区区几个小时根本不够睡啊。 其次是「感觉太好了」。当然,指的是躲在被窝里的感觉太好了。在春寒料峭的早晨,谁不想和被窝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其他包括「担心醒不来」、「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没有起床动力」、「睡眠不足」等,也是导致人们想赖床的常见原因。 所以,起不来其实不是你的错,早上赖床,天经地义嘛。 闹钟响后再睡一会儿,状态更好 不仅如此,最新的科学研究甚至发现,闹钟响后,赖会儿床、再小睡一会儿,可能对我们的身体更好。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团队招募了一批参与者并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小睡组」,他们需要在起床前30分钟设置第一个闹钟,接着每隔9~10分钟闹钟响一次;另一组为「直接起床组」,参与者在闹钟响后立刻起床。 研究者意外地发现,闹钟响后小睡30分钟能显著改善认知能力,包括算数的速度、情境记忆和认知控制的能力。 想想也是,毕竟我每天绝大部分能量都用在起床上了,哪里还有什么精力管什么记忆什么自控?能按时赶上打卡就不错了! 此外,小睡一会儿还能提高清晨皮质醇水平,让你起床后更加警觉,心情更加愉快。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态度,敏捷的认知思维,再加上充足的精力,我都不敢想象我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多少。 对此,研究者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从睡眠到清醒状态存在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被称为睡眠惯性。在这段时间内,人们会经历暂时的迷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这种状态会逐渐消散。 来自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发现,睡眠和清醒状态下我们的神经活动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进行状态切换时可能会出现延迟。 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定时间的睡眠惯性可以让我们在偶然醒来时快速入睡,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存体力,而30分钟的赖床小睡时间可能有助于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醒来后的认知功能。 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点缓冲的时间,闹钟响了再小睡一会儿,不仅能提升认知功能,调节皮质醇水平,还能让你保持更好的状态和情绪。 难怪老祖宗留下了宝贵的古训:磨刀不误砍柴工,睡醒起来再打工! 如何无痛起床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尽量减少起床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呢? 根据实验,我们可以设置3~4个闹钟,温柔地叫自己起床。 第一个闹钟,尽可能轻柔一些,可以是iPhone的睡眠闹钟,音量循序渐进,旋律清新明快;可以是智能手表,用手腕上的震动唤醒;也可以是窗帘自动打开或者准备一个模拟日出光线的自然唤醒灯。 千万不要用iPhone铃声雷达,尖锐的音调生生把人吓醒,但又怀疑自己要被吓到长睡不醒。 然后,每隔9~10分钟设置一次轻柔的闹钟,让自己在最终清醒前再浅浅睡三次,这样可以减少被惊醒的不适感,帮助你更容易清醒。 设置多个闹钟,每个闹钟的声音都应该是温柔的,可以是轻柔的音乐、自然的声音或者轻柔的震动,避免使用尖锐刺耳的声音,这样可以更自然地从睡眠中醒来。 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尽量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这样可以帮助你的生物钟保持规律,更容易清醒。 另外,合理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是关键。确保你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休息,保证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早上起床时就会感觉精力充沛,更容易清醒。 总之,起床虽然有时会感到困难,但通过合理的作息安排和一些小技巧,我们完全可以减少起床的痛苦,让每天的开始都变得更加愉快和轻松。

0 阅读:0
绍元看健康

绍元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