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大臣要向君主下跪,但君主向大臣下跪的你听说过吗? 春秋时期,齐桓公对

松鼠的笔记 2025-04-25 19:34:21

我们都知道大臣要向君主下跪,但君主向大臣下跪的你听说过吗? 春秋时期,齐桓公对鲍叔牙十分敬重。在一次酒宴上,鲍叔牙颇有感慨地向齐桓公祝酒,希望他不要忘记过去国乱出奔时的苦难。齐桓公非常感动,然后“避席再拜”。避席再拜,即离开座席,重新下跪行两拜礼,这是对对方相当尊重的一种礼节。 春秋时期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因为春秋是贵族政治,大臣与君主的地位差别并没有那么大,所以这样的记载并不算少。 比如《史记》中的《范雎列传》和《孟尝君列传》记载,秦王与范雎、冯驩交谈,十分钦佩这二人的才智,为了向他们请教,以“长跽”即长跪(跪坐时挺直上身)的礼节相恳求。 再比如先秦之时,君臣共议国政。双方是席地而坐,臣子再向君主行礼之后,君主是要还礼的。君主向臣子施行的一种最普通的礼节就是“空首”礼,对德高望重的大臣甚至有施最重的稽首礼的。比如史书记载,商周之时即有“太甲稽首于伊尹,成王稽首于周公”之事。 那么中国的君主是在什么时候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呢? 答案是秦朝建立以后! 秦朝建立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等级差距不断扩大。 秦汉时期,朝堂还大多沿用周朝古礼。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高级官僚,是与皇帝共同席地而坐商议国家大政的,当然这是跪坐。 到了唐朝,社会上出了高脚座具。皇帝坐于宝座,仍是“大臣见君,列坐殿上”, “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 宋代,即发展为皇帝高居宝座,臣下站立而议,“去其坐矣”。 元明清时代,又把臣下的站立改为跪的。军机大臣、大学士面见皇帝,都是跪伏在地,诚惶诚恐地奏事,聆听皇上的圣旨。 为了强调君尊臣卑,预防大臣的专擅之渐,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如此地轻贱臣下的人格。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关注我,每天阅读一本好书!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松鼠的笔记

松鼠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