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9日,周总理低下头含泪扒着碗里的小米饭。当年越南到中国寻求援助,开口81亿,毛主席只批准25亿,越南心怀不满。 要弄懂这件事,得先看看中越关系是怎么一步步走到1973年的。50年代,中越关系那真是铁得不能再铁。越南打抗法战争时,中国刚建国没多久,自己都穷得叮当响,可还是咬牙支援。粮食、武器、钱,甚至派了32万士兵去帮越南打仗。1954年,越南能赢了法国,站稳脚跟,中国出力不少。那时候,中越真是“同志加兄弟”,感情好得不得了。 可到了60年代,风向变了。中苏关系闹翻,毛主席想跟美国缓和关系,越南开始慌了,怕中国为了拉拢美国,把自己给卖了。加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越南对中国越来越不放心。到了70年代初,抗美战争快结束时,越南国内一片狼藉,重建得花大钱,他们第一个就想到找中国帮忙。 1973年1月,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是停了,可越南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基本废了。6月4日,越南总理黎笋带队悄悄来北京,开口就是81亿人民币的无偿援助。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当时中国一年的GDP才1300亿,81亿占了6%以上。换句话说,一个工人月工资30块钱,81亿能让2000多万人干一年活儿。对中国来说,这根本不是小数目。 越南为啥敢要这么多?一是他们确实穷,重建得花大钱;二是过去中国帮得多,他们觉得中国有这个义务接着给。可他们没算到,70年代的中国,日子也不好过。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农村还吃不饱,城市里物资也紧张,哪有闲钱随便扔? 周总理听到81亿这个数,眉头肯定皱得能夹死蚊子。他知道中国掏不出这笔钱,但也不能直接甩脸子走人。为了让越南明白中国的难处,他带着黎笋他们去了延安。那地方,土里土气,农民住窑洞,吃糠咽菜,连口热乎饭都难。黎笋他们一路看过去,心里估计也有点打鼓。 在延安的饭桌上,周总理端着小米饭,手抖得厉害,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没多说啥,只是默默吃着。那意思很明白:中国老百姓还过着苦日子,哪来的钱给你81亿啊?黎笋看在眼里,估计也明白了,中国不是不想帮,是真没这个能力。 回到北京,周总理跟黎笋摊牌了:81亿不可能,最多25亿。这25亿,已经是中国能挤出来的极限。1973年,中国财政收入也就800亿,25亿占了3%以上。这笔钱,等于从老百姓嘴里省出来的,毛主席能批下来,也不容易。 为啥只能给25亿?一方面,中国自己穷,工业底子薄,农业刚恢复,国库里没多少余粮。另一方面,当时国际环境复杂,中国还得防着苏联,不能把家底全掏空。25亿,既是支援,也是底线。 25亿到手,越南却不满意。他们觉得中国不够意思,过去帮那么多,现在却“抠门”了。从这事儿开始,中越关系就有了裂痕。越南拿了钱,转身靠向苏联,1975年统一后更是彻底倒进苏联怀抱。中国这边看着,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到了1978年,中国彻底停了对越南的援助,两国关系冷到冰点。1979年,中越还打了一仗,曾经的兄弟彻底翻脸。1973年6月9日,周总理含泪扒小米饭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埋下了这段关系的转折。 再说回周总理。1973年,他已经病得很重了,膀胱癌和心脏病缠身,可还是硬撑着处理国事。那碗小米饭,不只是给越南看的,也是他心里对国家、对百姓的一种愧疚。他想帮越南,可更想保住中国老百姓的日子。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留下的,是一个鞠躬尽瘁的身影。 黎笋呢?拿了25亿,回去继续搞建设。1975年越南统一后,他带着国家靠向苏联,想借苏联的力站起来。可越南经济还是没缓过来,直到1986年“革新开放”,才算有点起色。黎笋那年去世,79岁,没能看到越南后来的变化。
据说,在1887年中越划界时,有些越南边民不愿意接受法国鬼子的殖民统治,到了晚上
【12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