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年轻的时候去见胡宗南,火车上面,蒋纬国正在下铺发呆的时候,一个少将走了过来,蒋纬国看到之后马上敬礼,少将二话不说直接让蒋纬国上去上铺。 蒋纬国这人,1916年出生在日本东京,是蒋介石的养子。他的身世一直有点扑朔迷离,外界传言他的亲爹是戴季陶,亲妈是个叫重松金子的日本护士。这说法蒋纬国晚年自己也点头承认了。小时候,他被送回中国,交给蒋介石的侧室姚冶诚带大。从小脑子挺灵光,长大后先在东吴大学读物理,1936年跑去德国慕尼黑军官学校学军事,1939年又转到美国深造。1940年冬天,他学成回国,开始在军队里混。 再说胡宗南,1896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家里穷得叮当响,后来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算是熬出头了。他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打过东征、北伐,抗战时还管着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手握大权,在军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1942年,蒋介石琢磨着让蒋纬国去胡宗南那儿历练历练。于是,蒋纬国就收拾行李,跳上一列从潼关开往新安的夜车。票是别人帮他买的,给了他个下铺。他本来想爬上铺睡,但也没啥意见,就老实坐着发呆。半路上,一个少将军衔的家伙进了车厢,二话不说让他上上铺。蒋纬国没脾气,爬上去时腰间的手枪露了出来。那枪是蒋介石送的,做工精致,少将一看就眼馋,提出跟他换枪。蒋纬国也没推辞,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火车到西安站,胡宗南派了个副官来接蒋纬国。那少将也在站台上,看到副官是来接“蒋上尉”的,脸色不太好看。到了中午,这位少将居然跑到蒋纬国住的地方,跪在门口求见。蒋纬国出来打圆场,说换枪的事他没放心上,让少将别往心里去。少将臊眉搭眼地走了,这事后来在军里传得挺热闹。 蒋纬国到了胡宗南部队后,干得还不错,慢慢摸爬滚打,后来被调到别的部队,一步步升到国民党军里的二级上将。胡宗南呢,抗战胜利后名气大了,但1949年国民党丢了大陆,他跟着去了台湾,日子不好过,1962年病死了。蒋纬国晚年身体也不行,1997年因为肾衰竭走了,埋在台北五指山军墓。 说到蒋纬国为啥要去见胡宗南,其实就是蒋介石安排的历练。他刚从国外回来,学的都是洋玩意儿,蒋介石想让他在国内军队里接地气,跟着胡宗南这种老将混混,学点实战经验。那时候胡宗南在西北势力不小,手底下兵多将广,蒋纬国去他那儿,既能长见识,也能给蒋家在军中加点分量。 火车上那次换枪的事,虽然听着挺随意,但也挺能说明问题。那年头军里等级森严,少将敢跟蒋纬国换枪,估计是没摸清他的底。后来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养子,才慌了神,跑去跪着赔不是。这事儿不大,却透出点人情世故的味道。蒋纬国没追究,显得他脾气还行,也不爱摆架子。 胡宗南对蒋纬国的到来,表面上挺重视,派副官接站,但具体咋想的,谁也不知道。他毕竟是蒋介石的心腹,对蒋家的事多少有点数。蒋纬国在他手下待了一阵,具体干了啥,资料里没细说,但肯定没少接触军队里的实务。后来他调走,胡宗南也没啥特别表示,两人的交集也就到这儿了。 蒋纬国这辈子,靠着蒋介石的背景,路走得挺顺,但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从德国到美国,再回国从军,他学的那些东西在当时中国军队里算得上先进。胡宗南就不同了,他是从底层爬上来的,靠的是打仗和站队。两人的路子不一样,性格也差不少,一个是海外归来的少爷,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军阀,搭在一起干活,多少有点意思。 1949年后,国民党败退台湾,胡宗南的日子不好过,蒋纬国也好不到哪儿去。胡宗南没了实权,晚年病痛缠身,蒋纬国虽然官做得挺高,但身体也不咋样。这俩人,一个是蒋家的门面,一个是蒋家的老部下,命运兜兜转转,最后都落了个不算太风光的结局。 回过头看,蒋纬国年轻时去见胡宗南,不光是父子俩的安排,也是那时候军界的一个缩影。蒋介石想培养接班人,胡宗南想稳住自己的地盘,蒋纬国夹在中间,带着点懵懂和闯劲。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个起点,但对历史来说,也就是个小插曲。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9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