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弃京西逃时穷得吃不起鸡蛋,向山西富商乔致庸借10万两白银,问:“要何赏赐?”乔致庸取出笔墨纸砚,说:“帮写4个字就行。”不曾想1年后,这4个字竟给乔家带来10亿两白银的生意。 那是1900年早晨,慈禧还在皇宫做着春秋大梦,八国联军的炮火已经炸响北京。 为了保命,慈禧带光绪和大臣们仓皇出逃。她来不及梳头发,边哭边徒步逃出宫。8点左右下起雨来,一行数千人都被淋湿。逃了一整天后,慈禧才吃上一口饭。 更狼狈的是,他们走得太急,根本来不及收拾,身上带的银两细软很快花光。逃到山西时,慈禧想吃个鸡蛋都难。 穷途末路之际,慈禧对随从大臣说:“山西有很多富商,去找他们借钱。” 确实,山西有很多票号,这是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组织。执掌票号的商人都很有钱。 不过,大部分富商都不愿意借钱给慈禧,他们认为,慈禧和光绪都狼狈到弃京西逃,可见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说不准哪天就垮台。这时借钱出去等于打水漂。 最终,只有乔致庸站出来说:“我借10万两!” 大家都说他太傻,殊不知,乔致庸打的是一个如意算盘。 毕竟,乔致庸可不是一般的商人。乔家往上数3代,已经富甲一方。乔致庸利用自己的经商智慧,将祖辈资产发扬光大,积攒下高达2000万两白银的资产。 可见,乔致庸是名副其实的经商奇才,他愿意借10万两给慈禧,也是出于商业判断: 第一,如果慈禧扛过此劫,必然会记得雪中送炭的乔家,在政策方面会给一些方便。毕竟官商不分家,乔家等于有了慈禧这个大保护伞,以后经商便会便利许多; 第二,如果清政府真的倒台,在外国列强的践踏下,中国商人的银两也留不住。 借货不借都有风险,那就选一个利益最大化的。于是乔致庸主动将10万两白银呈给慈禧。 慈禧大喜,问:“要何赏赐?” 乔致庸摇了摇头,说:“为朝廷效力,不敢要赏赐,只要您帮写4个字就行。” 拿人家的手短,慈禧不好拒绝,按照乔致庸的请求,亲笔写下4个字:福种琅嬛。 乔致庸选这4个字,有讨好慈禧之意。“琅嬛”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意为慈禧的到来,给乔家带来很重的福气。 乔致庸还命人将这4个字裱起来,挂在正室中间。 慈禧向来喜欢别人奉承,这下对乔致庸更满意了。一年多后回到北京,慈禧为回报,做了一个决定: 由各省输送朝廷的税款,以及庚子赔款连本带利共10亿两白银,两者全部由山西票号来经营,其中由乔家占大头。 有了这2笔大生意,乔致庸的生意扶摇直上,在山西乃至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用日进斗金来形容毫不为过。 只不过,山河动荡的年代,即使是腰缠万贯的乔致庸,也活得异常艰难。 乔致庸曾说:“要不是朝廷软弱无能,我大清商人岂会在家门口,被洋商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每念及此,我真恨不得这个大清早点亡了才好。然而,大清可亡,中国却不能亡!” 因此,乔致庸一边努力攒钱,一边用财富尽可能挽救中国。 在国库空虚,无力抵抗列强的时候,乔致庸率先捐出1000两,带动其他山西商人一起捐款,加强海上防务; 在清政府秘密和英国公司签订丧权辱国的合同:让英国人包办山西泽州、平阳等地的煤铁矿时,乔致庸联合山西商人筹齐275万两银子的毁约款,赎回被英国人占据的晋矿…… 生财有道,散财亦有道。这是商人乔致庸始终坚持的信念。 乔致庸一生经商,也一生挂念民族荣辱,为国为民做了不少事情。 或许因为这份善念,乔致庸在战乱频发的年代,能活到89岁,在乔家大院寿终正寝。这正应了慈禧当年亲笔写下的4个字——福种琅嬛。
1900年,慈禧弃京西逃时穷得吃不起鸡蛋,向山西富商乔致庸借10万两白银,问:“
爱吃凉拌菜
2025-04-28 17:27:37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