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陈丽华和儿子商量生意的问题,迟重瑞突然插了一句。只见,陈丽华瞬间变了

瑶光映心曲 2025-04-28 19:15:21

1995年,陈丽华和儿子商量生意的问题,迟重瑞突然插了一句。只见,陈丽华瞬间变了脸,说了一句:"你不懂规矩……" 陈丽华,1941年生的北京人,满族贵族出身。小时候,家里规矩多到不行,走路得挺直腰板,吃饭得等长辈动筷子,连说话语气都得拿捏得当。她爹妈教她,规矩是做人的根基。后来她闯荡商界,靠着这份严谨,愣是把富华国际集团干成了大名鼎鼎的地产帝国。1980年代,她在香港买了12栋别墅,低价入手高价卖出,赚得盆满钵满。回北京后,她搞了长安俱乐部,1990年身家就破了百亿。她做生意有条铁律:不讲人情,只看规矩。跟她合作的人都知道,签合同前得把条款抠得一清二楚,不然别想在她这儿混。 迟重瑞,1952年生,北京人,京剧世家出身。从小看爷爷辈在台上唱戏,他明白啥叫规矩——一招一式都不能出错。1970年代,他在云南当兵,纪律严得像铁板一块。退伍后考进上海戏剧学院,1984年演《西游记》的唐僧,那股子儒雅劲儿全靠平时磨出来的。他拍戏时,天天早起背台词,走路姿势练了几百遍,就为让观众信他是唐僧。1990年,他跟陈丽华结婚,比她小11岁,婚前她定了四条规矩:不准随便插话、吃饭等她上桌、婚后不生娃、睡觉姿势得端正。迟重瑞没啥意见,反倒觉得这规矩挺有道理。 1995年,陈丽华跟儿子商量一笔几千万的外贸生意。那时候她正忙着拓展公司业务,儿子是她最信任的助手。这笔生意关系到公司下一步咋走,容不得半点马虎。迟重瑞那会儿也在场,估计是想帮个忙,随口说了句跟生意有关的话。结果陈丽华不乐意了,直接说他不懂规矩。为啥这么大反应?在她眼里,生意是她的主场,家里人得守好自己的位置。迟重瑞插话,等于越了界。她不是针对他,而是觉得规矩乱了,事儿就不好办了。迟重瑞也没犟,低头认了错。这事儿过后,俩人照旧过日子,没啥裂痕。 陈丽华的规矩,不光是管家里的事儿。她做生意也靠这个。她跟人谈判,从不拖泥带水,条款定好了就得照办,谁也别想耍滑头。她公司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开会时,谁都得提前五分钟到,迟到一次就扣奖金。她觉得,规矩是效率的保障,没了规矩,团队就散了。在家里,她也一样。她跟迟重瑞结婚32年,没红过脸,靠的就是这套规矩。她管钱管事儿,迟重瑞管博物馆,井水不犯河水。她常说,规矩不是为了压人,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明白。 迟重瑞也不是没脾气的爷们儿,但他愿意配合陈丽华。他从小受的训练,让他习惯了守规矩。结婚后,他淡出演艺圈,接手紫檀博物馆的事儿。1999年,俩人一块儿建了这个博物馆,他跑前跑后,挑木料、找藏品,手上经常磨出茧子。他不觉得自己吃亏,反而觉得这规矩让他有了新方向。博物馆开起来后,他干得挺带劲,还常跟人讲紫檀的来历,俨然成了专家。陈丽华的事业有他帮忙,也更稳当了。他俩的分工,像齿轮咬合,缺了谁都不行。 陈丽华和迟重瑞这对儿,32年没啥大风波,规矩帮了大忙。她管着公司和家里的大盘子,迟重瑞管好自己的小天地,互不干扰。逢年过节,家里热热闹闹,她的儿女都挺尊敬迟重瑞,小孩儿也围着他喊爷爷。他俩不吵架,不是没意见,而是懂得啥时候该闭嘴。陈丽华忙生意时,迟重瑞从不瞎掺和;迟重瑞搞博物馆时,她也从不指手画脚。这种默契,靠的就是规矩定下的界限。 现在的人一提规矩,可能觉得是老一套,束缚太多。陈丽华那套,在90年代还行得通,可放今天,不少年轻人估计受不了。迟重瑞插句话就被怼,换成现在,可能会有人觉得她太强势了。但反过来想,规矩也有它的道理。家里没点章法,谁都瞎指挥,那不乱套了?她俩能过这么多年,说明规矩不光是约束,还是种信任。你守我的规矩,我敬你的选择,日子才能长久。现在社会节奏快,啥都讲效率,规矩是不是也该变变样?这事儿挺值得琢磨。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探索者

探索者

1
2025-04-28 21:06

如果不是她太有钱,唐长老会尿她这一壶?

盛世天铖

盛世天铖

1
2025-04-28 22:40

唐长老也是论坛功德佛,混的其实挺憋屈的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1
2025-04-28 22:54

一个吃软饭的软蛋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