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9岁的毛彦文穿一身红新娘服,眼看夫家的花轿到了前门,她却悄悄从后门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9 08:56:07

1917年,19岁的毛彦文穿一身红新娘服,眼看夫家的花轿到了前门,她却悄悄从后门逃走。守在门外的,是她的表哥,一句“跟我走吧”,让她舍身相随。不久后,表哥却嫌弃地说:我们是近亲,怎可结合?!   那个年代,女子逃婚,算得上大逆不道的新鲜事。可毛彦文不在乎。   她受过教育,留过学,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与胡适、毛子水等人都有往来。   这样一位新式女性,却早在9岁那年,被父母安排了婚事。   她反对,争吵,声嘶力竭,可夫家的花轿还是落在了门前。   毛彦文不甘心,找准时机,拔腿就往后门逃去。   门一打开,眼前的男子挺然而立。   毛彦文的双眸一下亮了,那是她的表哥朱君毅,她真正所爱之人!   他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此时比翼双飞,正是毛彦文所期盼的。   她毫不迟疑地交出自己的双手,任由表哥牵着,逃出毛家。   见这对小年轻心意已决,父母也不再阻挠,同意他们定亲。   只不过,当时朱君毅清华毕业,即将赴美留学,和毛彦文的婚事只能暂缓。   为了配得上才华横溢的朱君毅,毛彦文也奋发求学,考入金陵女子大学,而后成为讲师。   一晃6年过去,毛彦文苦苦等待,终于盼到了学成归国的朱君毅。   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变优秀了,爱人却变了心。   朱君毅递给她一张退婚书,理由是:近亲不可结婚。   这确实是进步的现代观念,可在毛彦文看来,这只不过是朱移情别恋的借口罢了。   毛彦文没有挽留,而是当着众人的面,一把火将退婚书烧了。   如此薄情寡义的男人,不要也罢!   毛彦文刚回归单身,立即有另一个男子闯进她的生活。   这个男子便是后来的国学大师——吴宓。   吴宓是朱君毅的清华同窗好友,只因看了毛彦文写给朱的绵绵情书,被深深打动,便爱上了毛彦文。   但是,对毛彦文来说,吴宓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他可是自己闺蜜陈心一的丈夫啊!   毛彦文愤怒不已,果断拒绝了吴宓。   可吴宓爱到失去理智,居然和陈心一离婚,扬言非毛彦文不娶。   吴宓追求毛彦文的方式,简直“呆”透了。   他给毛彦文写情书,每次都要提到毛当年写给朱的信,如何如何叫他感动。   可他忘了,朱君毅就是毛彦文的一个伤疤,他提当年的信,不是往伤疤上撒盐吗?   毛彦文更加反感吴宓了,即使到了100多岁,毛彦文依然会评价吴宓是“书呆子”。   结果可想而知,吴宓求爱失败。   毛彦文被朱君毅和吴宓闹得心力交瘁,她不再触碰情爱,决心干一番事业。   当时,她在同学熊芷的带领下,参观了其父熊希龄的香山慈利院。   香山慈利院是当时民国最大的慈善机构,收养和培育无家可归的孤儿。   熊希龄的理想,就是让这些孤儿有家可归,有书可读。   毛彦文一下子被击中了,这正是自己所追求的有意义的事业啊!   于是,毛彦文投入了慈善事业,和熊希龄也很快成了忘年交。   不仅如此,毛彦文还吃惊地发现,自己对熊希龄竟然生出了异样的情愫。   要知道,这可是同学的父亲,比自己大了整整27岁!   而且,她也敏感地察觉到,熊希龄看自己的眼神,一样不同寻常。   这份感情,两人心里都明白,却又都不敢说出口。   渐渐地,旁人都看出了端倪。   友人劝说熊希龄:你已经丧妻4年,是时候找一个新伴侣了,毛就是合适的人选。   但是,年龄差摆在那儿,熊希龄还是不敢面对。   最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熊希龄的女儿熊芷。   爱父心切,熊芷也希望父亲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于是当了中间人。   窗户纸一旦捅破,一切便水到渠成。   面对熊希龄的求婚,毛彦文满心欢喜,点头答应了。   她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让熊希龄剃去胡须,想必是让他看起来更年轻些吧。   尽管熊希龄已经蓄留了胡须20年,但他还是欣然答应了。   毕竟,能和心爱之人共筑爱巢,比什么都重要。   婚后的日子,用神仙眷侣来形容他们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天天待在一起,却丝毫不觉得腻,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如此浓情蜜意,是很多少年夫妻都比不上的。   然而,幸福总是消失得太快。不到3年时间,熊希龄突发脑溢血离世。   丈夫走后,毛彦文的心里再装不下别人,只守着回忆独自度过余生,一守就是61年!   1999年,102岁的毛彦文离开人世,跟熊希龄团聚去了。

毛彦文的一生,可谓情路坎坷。   年少时满腔热情给了朱君毅,遭遇抛弃后,她洒脱抽离;   后来出现看似对她情根深种的吴宓,实质却是一场荒唐的闹剧,她坚定拒绝;   最后遇见此生挚爱熊希龄,尽管年龄差距充满质疑,她仍勇敢接受。

这样的她,真挚而勇敢,从不委屈自己,也不辜负感情。   她让我们明白——   一个真正厉害的女人,无论遇见什么样的男人,都能明辨是非,有胆识有主见。遇到烂人不纠缠,遇到良人不退缩。   如此,才会一步步靠近真爱,最终收获幸福。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