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1日凌晨1点,北京协和医院病房内,孙中山先生自知时日无多,郑重请

平原隐者吖 2025-04-29 11:14:06

1925年3月11日凌晨1点,北京协和医院病房内,孙中山先生自知时日无多,郑重请来了一位挚友,将爱妻宋庆龄托付于她,并再三嘱托:“吾死后望善视之”。这份嘱托,既是公事,也是私情。

这位让孙中山如此信任的人,便是一代女杰何香凝。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一个富裕之家,父亲经营茶叶和地产。   何香凝从小衣食无忧,可她并不快乐,因为家里的“旧式”意味太浓烈。

在她7岁时,母亲便给她缠足。

那个年代,“三寸金莲”是上流社会女子的标配。

然而,何香凝从小爱听“天国女兵”的故事,也想像她们一样拥有“天足”。

于是,她拒绝缠足。每次母亲给她缠好,她转身就拿剪刀剪开。

母亲把家中剪刀都藏起,她便拿出零花钱,自己买来剪刀。

无论母亲怎么打骂,她都不放弃,坚决抵抗。

斗了几十个来回之后,母亲没了办法,只能放任她长成一双“大脚”。

到了适婚年龄,因为她的一双大脚,没人愿意上门说亲。

何香凝的父母天天担心,女儿会变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然而,峰回路转,竟然有一大户人家,到处寻找适婚的大脚女子。

父母赶紧打听,原来对方是客家人,历来就有娶大脚女子为妻的规矩。

这是因为在南唐时期,女性缠足的风俗兴起之时,客家人已经脱离了江淮中心地区,并没有沾染这种风俗。而且,客家人的祖先要求女子下地劳动,不许缠足后蜗居在家。

此外,男方叫廖仲恺,他的父亲认为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曾留下遗嘱:儿子娶妻必须娶大脚女人。

因此,在得知何香凝有一双“天足”时,廖家同样喜出望外。

两家长辈一拍即合,立马筹备婚事。

1897年,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

新婚之初,何香凝惴惴不安,毕竟是包办婚姻。

后来,她发现廖仲恺诚挚忠厚,有进取心,是难得的青年才俊。

在看出她有求学渴望后,廖仲恺还耐心指导她阅读,教她绘画。

而且,他们志趣相投,都钦佩太平天国的革命人物。

渐渐地,他们都爱上对方,打破了“包办婚姻没有爱情”的常规。

婚后不久,廖仲恺因为经济窘迫,只能带着何香凝,住进兄嫂家屋顶的一间破屋。

从小养尊处优的何香凝,住进如此矮小简陋的破屋,却自得其乐。

白天,他们在屋内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他们在屋外赏月纳凉、好不惬意。

一年中秋,皎皎月色洒落,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

为了纪念这段清风朗月的日子,他们把这间小破屋命名为“双清楼”。

可见,爱情来临的时候,幸福会变得简单而纯粹。

1903年,廖仲恺想赴日本留学,无奈囊中羞涩。

何香凝毅然卖掉自己的嫁妆,并劝说家人资助,家人不得已才答应了。

于是,何香凝跟丈夫到了日本,先后进入多所学校就读。

同年2月,夫妻俩偶然结识了孙中山,从此开始为革命而工作。

革命道路是光荣的,同时也危机重重。

1922年,廖仲恺应陈炯明的邀请,前往惠州。

结果刚一抵达,就被陈炯明事先安排好的士兵抓住,锁在一张铁床上。

原来,陈炯明背叛了孙中山。廖仲恺作为孙先生的左膀右臂,自然不会被放过。

何香凝为了营救丈夫,不顾身患痢疾,像婴儿一样每天带着尿布四处奔走。

过了两个月,廖仲恺仍被囚禁着,甚至给何香凝写好了诀别信:“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何香凝心痛不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虎穴营救丈夫!

这一天,她独自一人闯进了陈炯明的军事大本营,当众痛斥道:

“仲恺为孙先生筹款,你就要把他锁起来,可是民国九年仲恺也为你们筹过款啊!帮你就对,帮孙先生就不对吗?”

经过极力争取,廖仲恺最终得以释放。

只可惜,3年后的一天,廖仲恺遇刺身亡了。

何香凝的内心像被撕裂了一样疼,不停流着泪说:“我只给他抢回了3年的命……”

1927年,为了纪念一生爱护农工的丈夫,何香凝回到广州创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并任首任校长15年。

何香凝身上有无数光环:爱国革命者、中国女权运动先驱,美术家……

而她最欢喜的,也许还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夫人。

丈夫去世后,她继续他的事业,将余生都用在革命事业中,为新中国做贡献。

1972年,94岁的何香凝病危,临终前想起与丈夫发过的“生同衾,死同穴”的誓言。

在她去世后,人们按照她的遗愿,将她与廖仲恺一起合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

这对革命伉俪,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次聚首了。

0 阅读:146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