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位寡妇用棉絮塞进儿子的嘴里,用手死死捂住儿子的嘴巴,把儿子活活捂死,事后,她没有后悔,眼神哀痛地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还会这样做。”
邓玉芬生在1981年,待她与人成家之时,中国已是烽烟四起饿殍遍地的一片人间炼狱模样,日本人打进来了。她虽家境贫寒,从小生活在小小的村庄里,但胸中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不比任何人小。
她的丈夫和她一样是一个有着深深的民族大义的人,他们一家人早在日本鬼子打进来之时就已下定决心,与这些侵略者抗争到底绝不屈服,要抗争到最后一口气。
本着这样舍生忘死的精神,邓玉芬的丈夫带着五个儿子一起奔赴了战场,成为了拯救人民的八路军。邓玉芬为此感到非常骄傲,常和人提起。
她和丈夫本来生了七个儿子,丈夫带着儿子走后,她便独自在村子中抚养着六儿子和小儿子,等着丈夫和其他儿子们凯旋归来,等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那一天。
可突然一天,邓玉芬收到了消息,说她的丈夫和五个儿子已全部战死沙场,这突如其来的丧夫丧子之痛令她一时间难以承受,她哭晕了过去。可生活还要继续,她还有两个未成人的儿子,她一定要保护好他们。
这沉重的打击没有压垮她,更没有吓怕她,她仍像以前一样有着最为高昂的抗战热情,并亲自投身于抗战中去。对她来说,只有用无休止的忙碌积攒力量为丈夫儿子报仇才能将自己从悲伤之中打捞而出。
她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每天给八路军们做饭洗衣,帮他们照顾孩子。每当看到遍地的孩子们围着自己喧闹时,邓玉芬都会想到自己已逝的五个儿子们,她多么希望他们仍在人间且已有子女,如今天这般围着自己喧闹啊!
可一切都已不可能,这都是该死的日本人毁了原本充满着美好与希望的生活。她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她所能保护好照顾好这些孩子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于是她对孩子们的照顾更加用心,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她,称她为“邓妈妈”。
可在一次日本人的大扫荡中,她却因为忙于照顾八路军战士的孩子们而疏忽了自己的六儿子,导致这个不到十岁的烈士后代走丢了。她发现之后疯了一般的寻找,却始终一无所得。她知道,在日本人肆虐的地方里,任何活的东西都会被残忍的变成死物,她的孩子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苦寻数日无果之后,她整日以泪洗面,不明白老天爷为何如此对她。大家看到她的样子都很痛心,为了国家做出这样巨大牺牲的女人,实在是值得钦佩与尊敬。她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小儿子了,还需要快些振作起来,照顾好自己仅剩的唯一一个儿子。
于是在数日的痛苦之后,她又振作了起来,如往日一样继续照顾八路军的衣食,照顾他们的孩子们。
可这样的平静时光仅仅过了几天,日本鬼子的大扫荡又来了。这一次比上一次还要彻底,还要残酷灭绝人性。村民们走投无路,只能一起跑上山躲在了山洞中。
由于邓玉芬的小儿子实在是太小,还不懂事,被一下子放在一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难免因为身体的不舒服而不习惯。他大哭起来,不停的用拳脚蹬着他的母亲大喊着:“这是哪里,我要回家,妈妈我要回家……”
洞外,日本鬼子的枪声越来越近,邓玉芬小儿子的哭声越来越大,藏身于山洞中的村民们已经吓得浑身冒出冷汗。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儿子的哭声一定会引来日本鬼子,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害死这么多人。于是邓玉芬拿起了一块破布,紧紧的捂在儿子的脸上,很快儿子的哭声渐小,停止了哭闹。与此同时的洞外,日本鬼子恰好刚刚路过,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大家安全了。
这时邓玉芬才敢将破布从儿子的脸上拿开,可此时的儿子已经面色铁青,停止了呼吸。她唯一的一个儿子也没了。但她却从未后悔,她说如果再让她选一次,她还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