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5日,杨宇霆给父亲大办寿辰。张学良拜寿时,副官大喊:“总司令到!”围在桌子上赌钱的军政大员,只少数站立。当杨宇霆出场时,大家纷纷站立,表现热烈。
东北军内部在张作霖去世之后人心动荡,张学良失去其父亲的庇护之后也受到了军队里前辈的歧视和打压。一时间局势出现了变化。
当初,张学良面对父亲突如其来死亡后的情势感到力不从心,在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张学良最终决定改旗易帜。
也许选择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于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能够让东北军有更好的发展未来。
但是在张学良筹谋进行东北易帜相关事宜的时候也遇见了很多的困难,不仅有外界的压力,还有自己军中前辈的轻视。
对于东北易帜,关内的各方面势力都派出相关代表参与讨论,争取更多的支持。
叶琪、何千里,刘兴先后到达东北沈阳。最可笑的是他们最先求见的不是张学良,而是杨宇霆。
而杨宇霆则在沈阳公开表示,东北关内的事情都由他做主,并说“汉卿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这其中所蕴含的轻视与野心不言而喻。
前来拜访争取支持的代表也相信杨宇霆的发言,毕竟从两人的辈分和实力来讲,明显杨宇霆在东北军中的话语权更重。
于是这些代表真的没有一个人前去见张学良。
后来,张学良在参与一次公开集会的时候看见了刘兴,对此他非常震惊和疑惑,刘兴说自己是唐生智派来的,既然争取支持那为什么不来见自己呢?
张学良便询问刘兴不来见自己的原因。
刘兴回答道:“已见到杨督办面陈一切”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张学良便已知晓杨宇霆瞒着自己连结了不少势力,这也令张学良十分不满。 张学良想到父亲死后杨宇霆倚老卖老,直呼自己为“小六子”,言语与行为之间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并且张学良此前还为缓解两人之间的关系,主动让自己的妻子何凤至带着兰谱和厚礼到杨宇霆的府上与他的妻子拜为干姐妹。
最让张学良生气的是杨宇霆以辈分不对坚决反对此事,并将兰谱和所有礼物全数退回,这让张学良和何凤至非常不满,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张学良在第二天立即问杨宇霆是否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已经与刘兴、叶琪等代表见过面。
这时的杨宇霆仍然心高气傲,表示自己与张学良可以走不同的路线,自己和地方派联络,张学良与南京靠拢,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后来有人告诉张学良这些事情都是常荫槐为杨宇霆谋划的,张学良从此时就对这两人产生了杀心。
常荫槐此人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谋士,他早年在奉军许兰洲骑兵旅担任参谋长,后来到沈阳办事时结识了杨宇霆,杨宇霆非常赏识他的头脑。
后来常荫槐便在东北军做了执法处长。在担任此官职期间,他杀了很多人,而奉军中因为一个团长管兵过于严苛,激起了公愤。
其中一士兵起来把这个团长杀了,全团发生了动变。
张作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便派常荫槐和吴俊升去查办。
常荫槐到达此地之后,直接将一部分出逃的士兵骗回,当场杀死。
同行的吴俊升则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滥杀不利于军队的团结。
还有一次,张作霖的岳母王老太太的管事人穿着上校军装上了火车却被常荫槐当场查出,扒去军装打了一顿。原因就是他没有买火车票。
因此常荫槐与很多人都结下了仇,但是张作霖生前庇护他,而现在他成了众矢之的,只能依靠杨宇霆等与他关系好的一些人。
之前张学良曾用开玩笑的语气向杨宇霆说自己无法胜生这些工作,还是得杨宇霆来干最好。
没有想到的是,杨宇霆直接笑着回答“有事大家商量,我替你张罗张罗”,这些话的语气让张学良感受到咄咄逼人,心里十分不舒服。
杨宇霆与常荫槐两人的恶劣行径让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等奉军元老愤恨不满,在吴俊升在皇姑屯被炸死之后,张学良派出万福麟接任此职。
而杨宇霆则让常荫槐向张学良要黑龙江省省长的位子,还兼任了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的要职。后来,常荫槐继续提出了很多无理要求,张学良对此忍无可忍。
张学良和杨宇霆的根本矛盾在于改旗易帜这件事情上,1928年12月29日的易帜典礼上,杨宇霆与不参加与南京方面人员的合影,这让张学良十分下不来台。
而这一次,1929年1月5日,杨宇霆为他的父亲大办寿宴,各种佳肴无比奢侈,还宴请了各方不同势力的代表,一时间风光无限。
张学良去祝寿时,副官大喊:“总司令到!”,而忙于赌钱的军官只是半起半坐,而杨宇霆出现时,副官喊道:
“督办下来了!”,所有人立刻站了起来。
经过此事,张学良实在难以忍受了。五天后,张学良在帅府枪毙了杨宇霆和常荫槐,这就是令国内震惊的“杨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