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毛泽东和萧瑜化作乞丐穷游的时候,碰到一位自称会看面相的女子,没想到该女子看了毛泽东的面相后,竟表示:日后毛先生发达了,要给毛先生当参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里。老爹毛贻昌是个严厉的粮商,从种地攒了点家底;老妈文七妹信佛,心地善良,对他影响不小。八岁那年,他被送去村塾念书,学的是四书五经,可他更喜欢窝在角落看《水浒传》《三国演义》,里头的英雄豪杰让他心动。13岁时,老爹给他订了门亲事,跟罗一姑,他死活不干,跑出去求学,性格倔得像头牛。1911年,他到了长沙读中学,正赶上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他热血沸腾,还跑去当了半年兵,后来战事停了才退伍。1912年,他考进长沙第四师范,后并入第一师范。在学校,他读了不少西方书,像亚当·斯密、卢梭的,思想开始转向社会变革。1915年,他当上学生会秘书,搞学生自治,领导劲儿初露端倪。 萧子升,1894年8月22日生在湖南湘乡,家里靠教书吃饭,老爹萧岳英是老师,从小就让他爱上读书。他在东山小学和中学念书时,跟毛泽东还有他弟弟萧三成了哥们儿。1911年,他也进了湖南第一师范,跟着杨昌济老师学得很扎实,诗文写得漂亮,同学都挺佩服。1915年毕业后,他在楚怡学校教书,但跟毛泽东联系没断。俩人常一块儿聊国家大事,想法挺大,萧子升性子温和,跟毛泽东的火爆脾气正好互补。在学校,他们讨论教育改革和民族复兴,思想撞出不少火花,为后来的行动埋了伏笔。 1916年,毛泽东还在第一师范念书,萧子升刚毕业不久,两人受当时新思潮影响,觉得光读书不行,得去社会底层看看。暑假前,他们一拍即合,决定扮成乞丐游历湖南,体验穷人日子,顺便磨磨意志。这可不是闹着玩,是真想搞明白社会的底子。 1916年7月,毛泽东和萧瑜从长沙出发,装扮成乞丐,身上就带了把伞、几件破衣裳、毛巾和纸笔,兜里一个子儿没有,打算全靠讨饭过活。第一天,他们走到湘江边,江面宽得吓人,可渡船得掏钱。俩人穿着破烂站在岸边合计,毛泽东说试试求船夫帮忙。他们找到个正忙着系绳子的船夫,萧子升拱手说自己是穷学生,想去民间游学,船夫皱眉看了半天,最后大手一挥,让他们上船,渡江这关算过了。 往西走到宁乡,太阳毒得要命,路上尘土飞扬,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们硬着头皮敲农家门讨吃的,有的村民给半碗冷饭,有的直接摆手赶人。试了几次,他们学聪明了,专找有点文化的人家下手。在一户刘姓翰林家,他们掏出一首自写的诗,写的是游学苦处和求知的心。刘老先生读完捋着胡子点头,叫人端来热饭菜,还塞了40文钱,够他们用几天。 睡觉是个大问题,住店钱太贵,他们常睡地上。有天晚上在河滩过夜,月光下,毛泽东瞅见萧子升旁边有个黑影,以为是野兽,屏住气守了一夜,天亮才发现是块大石头。第二天,草丛里窜出条蛇,吓得俩人连滚带爬,从那以后打死不睡野外了。后来他们改投寺庙,在昭山寺,僧人先不让进,毛泽东搬出佛家慈悲的说法,磨到最后才留下。寺里,他们跟僧人聊到半夜,辩唯物唯心,毛泽东觉得精神体力都得硬,才能干大事。 乞讨之旅结束后,毛泽东和萧子升回到第一师范,继续读书和搞活动。1918年,他们一块儿弄了个新民学会,拉来一帮有志青年,聊救国办法。这组织后来成了共产主义者的起点,不少人加入了中共。毛泽东在旅途里看到农民的苦日子,慢慢觉得农村才是革命的根本,这想法后来成了他战略的核心。 1919年,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跑去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干活,跟着李大钊学马克思主义,还掺和五四运动,回了湖南搞进步活动。1921年,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后来带农民运动,建根据地,成了中共大佬,1949年建了新中国,搞土改啥的,彻底改了中国模样。 萧子升路子不一样。1919年,他去了法国勤工俭学,看了西方教育和社会,回国后干教育和行政,推文化交流。30年代,他倾向国民党,跟毛泽东想法越来越远。抗战时,他住在法国,1952年去了乌拉圭,还是干教育,写了回忆录,记下跟毛泽东早年的交情。 这次乞讨之旅让俩人看清了社会的不公平,坚定了自己的路。毛泽东选了革命,要救民族;萧子升搞改良,专注教育文化。俩人都1976年去世,毛泽东成了革命大咖,萧子升靠教育留名。他们年轻时的友谊和1916年的经历,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展现了青年追梦的劲头。
蒋介石不敢动李宗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要说李宗仁这人,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政治和
【1评论】【8点赞】